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唐朝第一女王爷 > 第七十四章 军队建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一天的操练,现在大部人对于一字长蛇阵跟疏阵都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可以按照命令迅速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对于其中绝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只需要了解就行,能按照命令做好就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将军,指挥大军的位置。

在唐朝军队的制度可是相当的繁琐的,但也是最有体制的,唐朝能打赢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军队的制度是功不可没的。

唐前期,军队以府兵为主体,同时还有北衙禁军、兵募、边防军,以及不脱离生产的团结兵等。府兵。泛指军府统领的兵士,是唐前期军队的主体。高祖武德二年(619),开始恢复府兵组织,设骠骑、车骑军府若干、贞观十年(636),太宗整顿府兵制,军府更名为折冲府。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633(或634)个,其中关内道261个,占全国总府数40%以上,其次是河东、河南两道,其他各道府数很少,形成了军事上居重驭轻的局面。中央统领府兵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十二卫即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谙卫置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左、右卫皆领60府,其他诸卫领40~50府。东宫六率即太子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各领3~5府。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每府置折冲都尉为长,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为副。每军府辖4~6团,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旅,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队正。每队分为5火,火10人,火置火长。府兵总称为卫士,善弓马者为越骑,余为步兵、排矛手、步射。府兵平时讲武习射,上番前进行试阅,每年冬季由军府组织教战。府兵的主要任务是轮流到京师长安宿卫,其次是出征作战或戍守边防府兵上番,按距长安远近确定番期,如500里内五番,1000里七番,1500里八番,即将全府兵士分成5组,7组或8组,轮流到京师宿卫,每番一个月,期满后返回军府。府兵服役和从事农业生产密切结合,体现了兵农台一的历史特点,既减轻了国家经费开支、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高宗以后,土地兼并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之士兵逃散,府兵制急剧衰落,府兵土崩瓦解。兵莫。是唐前期临时征募民丁组建的军队.又叫募人、征人、募兵。一般选取富户多丁、人材骁勇者充当,举荐前资官(非现任文武官)、勋官或有才能的人任各级将领。兵募的装备由当地政府供给,不足则由本人自备或由亲邻互相资助。由于府兵主要分番赴京师宿卫,从事征成的兵员有限,所以多次征战主要征发兵募进行,如高宗征伐辽东,一次出兵50余万人,大多是兵募。玄宗时沿边镇兵60余万人,其中兵募的比重很大。兵募戍边年限不固定,有时长达五六年。

除十二卫所领上番府兵(南衙禁军)保卫京城外,还有单独组建守卫宫禁的北衙禁军。北衙禁军原为元从禁军,后来改从卫士简补或召募。太宗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号称“飞骑”,挑选其中骁健善射者百人r名为“百骑,武后再扩大为“干骑”,中宗又改名为“万骑”。高宗、玄宗又分别建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官员、名称与诸卫相同。此后,肃宗置左右神武军。史籍统称左右羽林、龙武、神武为六军。

边防军各边防军事机构分为军、守捉、镇、戍所辖的屯戍部队。其中镇、戍各分上中下三等:500人为上镇,300人为中镇,不足300人为下镇;50人为上戍,30人为中戍,不足30人为下戍。每镇、戍分别置镇将、镇副,戍主、戍副各一人。军、守捉自高宗起逐渐增多。各置使和副使,所领兵数比镇、戍多。随着边防线的延长和战争的频繁,遂设节度使为边境区域性的最高长官。景云二年(711),首以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即军区的固定长官,至天宝九年,沿边地区已有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九节度使、一经略使。节度使所辖军、守捉、镇、戊的边防体制更加完备。

团结兵又称团练兵,土团,是由各州刺史统掌的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为防御契丹的需要,始于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圣历元年(698),河南、河北置武骑团防备突厥:每150户征兵15人,马一匹。代宗大历十二年(777)规定,团结兵春夏归农,秋冬追集,服役期间发给身粮酱菜。各地征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团结兵不入军籍,一般在本境内防守或应调配合作战,军事任务结束即回乡耕种。

唐后期的军队

编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