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摇滚教父 > 第815章 我可是天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注:安魂弥撒的另一个译名叫“以泪洗面”乐队,两个名字都是对的,叫安魂弥撒是我的个人习惯。)

严格来说,安魂弥撒乐队的风格并非是“哥特金属”,而是“哥特式交响金属”。

这和悲情剧院这种传统的“哥特金属”乐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不考虑语种方面的因素,安魂弥撒乐队的风格反而是要更加接近于夜愿这种交响歌剧金属乐队。

尤其是在1995年的专辑《Inferno》发行之后,乐队的作品当中,交响金属乐的痕迹更加的浓重。

但若是摒除这些表现手法上的东西,单单只看乐队作品中的“精神内核”,在安魂弥撒乐队的几乎所有作品当中,都充满了一种黑暗、冰冷、绝望的情绪。

而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将厚重的古典音乐,用现代化的电子乐来展现出来,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暗潮(Darkwave)”音乐的风格。

而在摇滚乐的发展历史上,“暗潮”这个词汇,一向是和“哥特”密不可分。

事实上,最早期的暗潮、哥特摇滚,和金属乐的关联不大,反而是朋克摇滚的一种更加阴暗、极端的表现形式。

但随着摇滚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属乐队开始在自己的音乐当中融入暗潮、哥特的元素。

经过了整个八十年代的酝酿,最终,在九十年代,哥特金属、暗潮金属(黑金属)开始迅速的爆发,席卷整个欧洲摇滚乐坛。

在这一期间,涌现出了大量出色的乐队。

安魂弥撒,就是其中之一。

那种极致阴暗、冰冷,但在无尽的绝望之中,又隐约透露出一丝希望的感觉,是安魂弥撒乐队最大的成功之处。

尽管那一丝希望看上去极为渺茫,难以捕捉,但却是无尽黑暗之中,唯一的一点微光。

选定了安魂弥撒乐队,作为《摇滚圣经》系列“哥特金属篇”的“原作者”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了许多。

在安魂弥撒乐队当中,经典的专辑并不少。

1995年的《痛苦地狱(Inferno)》和1999年的《伊洛迪亚(Elodia)》,都堪称“神作”。

然而,要论罗杰最为喜欢的,还是发行于1997年的专辑《静默(Stille)》。

(注:专辑名都是德语芬兰语,不是英语。)

这张专辑整体来讲,要比《痛苦地狱》和《伊洛迪亚》都要差一些。

《痛苦地狱》对于“哥特式交响金属”有着极强的开创性。

而《伊洛迪亚》那宏大到极点的史诗感,是绝大多数摇滚乐都难以做到的。

毕竟,不是每一张专辑,都能请来伦敦交响乐团这个级别的伴奏团队。

然而,在《静默》专辑当中,却是有一首歌,可以说是在整个暗潮、哥特风格的摇滚乐中,让罗杰最为喜欢的一首。

也正是因为这首歌,罗杰才喜欢上了这支用德语和芬兰语这种罗杰完全听不懂的语言来唱歌的乐队。

这首歌,就是《时光大道(Die.Strasse.Der.Zeit)》。

这首长达十四分钟四十二秒的歌曲,绝对称得上哥特金属的史诗之作。

和《郊区的耶稣》、《波西米亚狂想曲》等等的“长歌”,那种典型的多个段落或者说篇章叠加的方式不同,《时光大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段落划分。

但在接近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却是没有哪怕一秒钟会显得多余。

甚至于,在聆听这首歌的时候,你只会觉得它的时间太短了。

意犹未尽。

仅仅只是凭借着“自己喜欢”这个理由,就足以让罗杰决定,将《时光大道》这首歌作为《摇滚圣经-哥特金属篇》的核心单曲。

在绝大多数暗潮、哥特风格浓重的乐队当中,一张专辑的整体性,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静默》这张专辑也不例外。

整张专辑浑然一体,若是随意拆分,反而是一种破坏。

将一张专辑视为一个整体的话,并不是说,随便挑一些好歌组合在一起,就必然能起到出色的效果的。

若是不考虑专辑整体风格的延续性和统一性,那么,即便是每一首歌单独拿出来都是经典,但整张专辑的口碑却有可能变得很差。

在过去,罗杰也吃到过这方面的“教训”。

《摇滚圣经》的重金属篇,《所罗门之钥》,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当然,从商业角度来讲,这张专辑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失败”。

反而,是乐队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几张专辑之一。

但在口碑上,这张专辑所得到的差评,是要远远多于其它的专辑的。

因此,在之后的专辑上,罗杰都会更加的注重整体性。

这样做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几乎没有再出过销量超越《所罗门之钥》的专辑,但却是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张“差评作品”。

确切地来说,自从2003年《所罗门之钥》专辑发行之后,在乐队自己的作品当中,唯一在销量上超越它的,就是在2007年发行的专辑《披头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