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追随曹总混三国 > 第三百四十章 辽东科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葛四友中一对寒门好基友跟着历史甩出去的车轮子跌了一个大跟头,被重重的甩来了辽东,而且人还真是趋利动物,因为石韬的选择,徐石本来坚固的友谊也像是之前王厚与郭嘉那样,折出了一道裂痕来。

望平县是玄菟郡西北一大要县,那儿的县令是随着公孙康东逃,也挂冠而去了,这儿向北不远就是后世的科尔沁草原,慕容氏被打会草原之后,就是退缩到了这附近,如今望平县也成了王厚的边关重地,所以石韬来了没几天,为他选了一批幕僚,王厚就急促的打发他去走马上任了。

而徐庶也真是脚踏实地,跟着王厚身边先从个幕僚干起。

不过幕僚说小也小,属于无品级,将军幕府的私人属官,可说大也够大的,毕竟是王厚身边的亲信文人,幕僚是最能影响将军幕府政治走向的一批人。

他这留在襄平,还真是迅速的又赶上了件辽东的大事情。

刷拉~刷拉~

羊毛做的刷子蘸着浆糊,在硕大的襄平城东南西北城门口的木头告示栏上用力的涂抹着,然后哗啦一声,一大张写得密密麻麻,还盖着镇北将军大印的黄表纸就被几个已经成了辽东一道独特风景线的女兵贴在了上面,不管是披着皮甲拿着英气勃勃的女兵,还是这王姥爷实行的新政令告示,无疑都是格外吸引人的,这头才贴完,那头就呼啦一下子,以不可思议速度从战争中萧条过来,南来的北往的商人士族厚厚的围了上来。

“于建安十年二月开科取士,无论出身,无论籍贯,有文识者皆可参与!一但录入,即行委任官吏!”

“啥?考上就可以当官了?”

听着前头漫不经心的几个士子在那儿宣读,本来还眼睛盯着女兵看的吃瓜群众,瞬间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在古代,科举考试,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这些词语已经让人耳熟能详,和华夏的历史息息相关了,不过在汉末,科举考试还没出声出来,考试就能当官可是件十足的稀奇事物。

尤其还是在这个以士族门第察举制为基础,大家拼爹拼背景的时代,更是宛若漆黑的夜色中一声惊雷那样,这般的特立独行卓尔非凡。

从前就一直没有过!

仅仅一天,考试选官这话题就迅速在襄平城预热升温,大到各个襄平世家豪门,小到城门口的酒馆茶馆遛鸟喝茶的,无不是满是兴奋的热烈谈论着,那模样,就好像自己一转头就能当上官儿那样。

…………

当然,这个时代任何政策都逃不出政治目的,后世王厚是没考上公务员,他对等级考试是深恶痛绝,可绝不是出于热情,才在辽东开科取士的,他这么做,也是他遇到了三国时期,不管是曹丕还是刘备都遭遇到的同样问题,派系的平抑!

整个蜀汉后期,诸葛亮死后,再就没什么拿的出手的精彩篇章,就是因为刘备麾下的三股人才,荆州派,东州元老派与本土的巴蜀本地派系斗了个不可开交,几任丞相相互牵扯,以至于诸葛亮的徒弟姜维每次北伐,手中兵力不足万人。

曹魏内部派系的争斗就更激烈了,曹氏皇权旁落,其实就来源于大将军曹爽与士族代表的司马懿争斗失败。

吴国倒是没有内部派系的争斗,因为大帝孙权晚年利用太子案大开杀戒,几乎把吴郡境内说得上话的大佬全都除光了,就像火烧夷陵的三国后期大鳄陆逊就是这时候被孙权逼得自杀的。

这样一来的确没有派系内斗了,可带来的也是人才凋零,孙权死后,丞相诸葛恪浩浩荡荡率领二十万吴军北上攻魏,结果新城一战被个籍籍无名的魏军将军张特所阻,久攻不下,跟曹总的赤壁大战一个下场,军中疫病流行,不得不仓皇讨回江东,继而引发了东吴新一轮政治大地震。

现在王厚基本上算是征服了整个辽东汉人的地盘,可现在开始,他也将迎来派系之间争斗的挑战,跟随他而来的青州元老派,还有被征服地的辽东土着派之间的新土矛盾。

要是处理不好,还没建立的蜀汉就真是个血淋淋的例子!《三国演义》里的张松献图,就清晰的提现了这一矛盾来!

刘璋本身就是个外来者,他能坐稳巴蜀的位置,靠得是引自中原的东州集团还有东州兵对巴蜀本土的士人土族的征服与压迫。

也许和生存的地理环境有关,这个时代巴蜀人太排外了!官职权利都被东州派所垄断,身为蜀人的张松自然是不服气,他先是带地图去许都拜见曹操,也许这儿算是东州派的大本营,也是世家豪门林立,并不让他中意,于是乎张松又带着地图与计策转找势单力薄的刘备,试图引他入蜀,取代刘璋,然后给巴蜀士族一个晋升的机会。

刘备在时候,甚至诸葛亮主政时候,处理东州,荆州还有益州三大派系关系上还算是融洽和谐,所以有了诸葛亮南征北伐的盛景,可是诸葛亮死后,三个大派系又是矛盾尖锐起来,荆州东州两个外来户派系联手压得益州本土派抬不起头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