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诗仙剑序 > 第273章 闯川蜀公子世无双 上峨眉铁杵磨成针7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3章 闯川蜀公子世无双 上峨眉铁杵磨成针72

.

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只有适合掌权者心意的东西,才能永久的生生不息。否则,任你有通天之能,最后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最初的,最真的佛家思想,的确是看开与放下。但是此看开与放下,非彼看开与放下。

此看开与放下,是真释怀,超脱一切的释怀。而彼看开与放下,则是假释怀,忍一切仇怨的释怀。

佛的诞生之地之所以在古印度,是因为当时的古印度人无论脾性还是生活方式,都符合佛家理念的传播。可惜,佛组最终还是选错了。

古印度人没有时息观念,这本来正好契合了佛家对‘刹那’的理解。因为佛家已无时息的观念,一年也好,一万年也罢,皆用‘弹指一刹’为替。

可让佛祖没有想到的是,古印度人的无时息观念,恰恰成为了束缚。他们虽然有自己的信仰,可是他们自己的信仰却多如牛毛,以至于完全参透不了佛的真意。

佛在舍卫国传扬佛法时,让弟子拿着钵去挨家挨户乞讨。可是当中两个弟子,一个只去穷人家里乞讨,一个则只去富人家里乞讨。

虽然后来两位弟子都得到了佛祖的点化,但是这说明了佛祖在传扬佛法时并不顺利。因为还有其他弟子横生事端,而且根基悟性都是参差不一。

总而言之,佛错了,选错了传播的地方。因为种种的缘故,佛家理念在古印度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这当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古印度帝王好战,根本不喜欢佛家这套理念。而且在佛家理念出现之前,古印度帝王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和自己所信奉的神明,根本看不起区区一个无名小佛。

真正的佛意,是渡人到极乐世界的彼岸,仅此而已。这看似简单,其实非也。

用华夏道家流派来说,地狱有十八层,各司其职。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第十八层地狱,或许就是人间呢?

人间就像是一个大炉子,凡尘万物都被困在这个大炉子里自相煎熬,享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想要逃离,可似乎谁都逃离不了。

而真正的佛意,就是带领众生逃离这个大炉子,到达极乐世界。这是佛最根本的意愿,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是很纯粹的一个意愿。

佛祖想要教化世人,可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要想教化,就先得弘扬,因为只有弘扬出去才会让人相信,也只有有人相信了,才能教化。

这初心是没有错的,可错就错在了传播的过程当中。各国语言并不相通,所以在传播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差异。这还是其一,最简单,但也是最难解决的一点。

因为语言问题,所以佛的意思根本没法完全表达明白。致使了后来,佛祖便在经书当中将智慧(般若)分成了三种,一种是文字般若,一种是观照般若,一种是实相般若。

初学佛的人,都是从经书上的文字开始。只有弄明白了经书文字的意思,才能接着学佛。而自己悟到的这佛意,很多都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阐述的。

其二就是每个人的根基悟性,同样一句佛经,不同的人来解读就用不同的意思。而他们都把自己所悟到的佛意,不辨真伪的当成了自己的真理。

然其之后,为了让别人去信服自己的真理,他们就自己开始撰写自以为是的佛经,然后传达给其他人。甚至在原有的佛经上面大做文章,通过批注对比等方式方法,来让自己所信奉的真理更加有说服力。

简而言之,就是真正的佛意在传播途中出了岔子,导致原本的意思被区误。所以渐渐多出了许多条条框框的规矩,美名其曰,戒律。

甚样剃度出家为僧,甚样出家人不打诳语,甚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甚样不准杀生,甚样不准吃肉。所有的这些,都是后来在传播过程中演生而来,并且越演生,越多。

当然了,佛祖之所以允许演生,是为了让佛意更加适合于民意,也是为了更加规范众生。就像掌权者用律法管理百姓那样,佛也想用属于自己的律法来管理信徒,然后再行教化。

可是这太不切实际了,演生的规矩越来越多,越来越偏离初衷。致使得人们想参悟佛意,可是参来参却却甚样佛意也没有参到,甚至于根本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去参悟。

渐来渐去的,真正的佛意就变成了伪佛。所有参悟者都以为自己悟到了佛的真谛,可是并没有。他们全像深陷泥潭的牤牛一样,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最常见的就是寺庙里那些大和尚,整天抱着个佛经叨啊叨,叨啊叨。又或者是抱着个木鱼敲啊敲,敲啊敲。

别人问他着甚,他总是说‘金刚经里说过甚甚甚’‘须菩提说过甚甚甚’‘佛祖说过甚甚甚’。这些人,总是说谁谁谁说过甚甚甚,那本经书上说过甚甚甚,从来不会说自己说过甚甚甚。

他们可以将金刚经,或者心经倒背如流,可这有甚用?除了能在别人面前詹显自己外,就是让自己说的话更加有说服力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