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穿越 > 穿越之极权农女 > 第一三四章 递状纸到衙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河跟着伍立文去县学了,这十天才回来一次。

袁宏则又去收购珍珠这些的,走了也有些日子了。

家里的男仆就剩下李强父子,李良一天还跟着志勤三兄弟去学堂,所以李强就成了家里唯一一个留守的男仆。

除了这些天忙着开始收豆子外,李强还把二河走时交待给他的养甲鱼的活也接了下来。

如花跟李小喜说了一声,叫李强把养甲鱼的活交给负责养鸭养鱼的长工去,要不然这李强几头子忙着,可别把她的那二十多只甲鱼给养死了。

“二小姐,你不在的时候,村长带着他嫁给李家村村长的那个大妹妹和村长妹夫过来了,说是你说过要找他们有事商量的,看你不在,夫人也不知道你有啥事找他们,就请他们先回去了,说等你回来了,再请他们过来。”

李小喜一说,柳氏也想起来了,便说:“对啊,小喜不说,我还把这事给忘了。如花,你找他们干嘛?”

如花扭了扭腰,坐了老长的马车,这身体都僵硬的不行。

“我找他们商量一下李家村里建粉条作坊的事,再看看他们村里有没有地要卖的,我想买一些回来。”

柳氏一惊,上前拉了如花,叫她坐在她身旁,才追问着:“如花,这粉条作坊咱自己开不好吗?为什么还要让别人也开粉条作坊?你叫他们开了,那这门手艺不是就被别人学了去嘛?”

“娘,咱们和白家签了北疆、南岭的大单子,而且我已经去信和白家商量了,要在京城开铺子卖咱们的粉条和豆腐乳、牛肉酱、蘑菇酱这些,到时候咱们粉条加工作坊的量恐怕就供应不上了。本来作坊那边扩建的另一处大院子,原本想着是为了做粉条的,可现在大伯家的面条的事一出,我就改变主意了。我把那儿改成挂面作坊,咱生产挂面,到时候把挂面卖到大庆国的每一个地县、府城去。”

柳氏摇摇头,“娘听不懂,这和要在李家村开粉条作坊有啥关系?”

如花仔细地给柳氏解释着:“娘,咱在大吴村落了户,大吴村上至族长、村长,下至村民,可以说没有那难缠麻烦找事的人,咱们的作坊能这么顺利,全靠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一起帮衬着。娘你现在得了朝廷的封赏,现在有个六品夫人的头衔,而爹呢,今年也中了秀才,有了功名。我不是说了嘛,咱家要富,而且要带着全村的人一起致富。咱既开着作坊和铺子,做着生意,又买了地种着粮食和番邦的一些稀罕作物,就是为了要真正的实现咱们的目标,作一个真正的‘耕读之家’。这些,要靠娘和爹六品夫人和秀才的名声,也要靠村民们的支持和宣传。要不然,就咱自己一天到晚的说什么‘耕读之家’,谁搭理你呢。就像刘秀才家,刘秀才有功名,也种着地,那他咱从来都没说过自己是‘耕读之家’的。这好名声不是自己嘴上说出来的,这是要自己做出来并从别人的嘴巴里说出去的,这才算数。”

在如花给柳氏解释的时候,志勤三兄弟回来了,进了屋听到如花的话,没有打扰,纷纷地坐在一旁,也仔细认真地听着。

如花歇了两口气,接着再说:“好名声不容易得,咱们就得做些让别人不得不说咱家好的事来,博人家一句夸。因此,我的想法是,李家村和咱们村最近,据我跟张捕头聊天得来的消息,这十里八乡里,咱村的人是最遵纪守法的,没有作奸犯科之人,再有就是李家村了,据说村里的人也都淳良。咱的粉条自己生产不了那么多,那咱就再办个作坊,可咱人手不够,怎么办?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合办了,我把粉条作坊建在李家村,一是近,我们平常也能时常过去瞧瞧;二是有族长和村长,那李家村的村长是他们的女婿、妹夫,这其中的关系,怎么也能牵扯着些,不叫他们村的人乱来。”

柳氏想了想,问:“那咱家是不是得出钱建作坊,还得教他们做粉条,又得花钱雇他们干活,到时候还得给他们分银子?”

如花笑了笑,说道:“娘,原来你是怕花钱啊?”

柳氏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嗯,是有些怕花钱,可又舍不得这不建作坊就又赚不来更多的钱,娘是怕李家村以后万一要把那作坊弄成自己的,那咱不就吃亏了,而且要是有人把粉条的作法传出去,别的人也开了作坊,咱们的粉条不就卖不出去了。”

如花朝志勤、志学、志曦望去,笑着说:“大哥你们想想,娘说的这些问题,咱们要怎么预防?”

志勤思考着,志学和志曦也在想这个问题。

志曦想了一下后,就说:“娘,姐,我觉得要杜绝方子外传的这个问题,就得叫李家村的人把那个作坊当成自己的东西,他们要是把自己的东西白白地让给了别人,那只能说明他们愚蠢,连自己的东西都守不住,也就别再想着赚钱养家发家致富了。”

志学眼珠子转了转,说:“如花说咱们家要做‘耕读之家’,还要带村里的人都富起来,我觉得这样做无可厚非,咱们村和这些邻村搞好关系,不仅咱们的名声好了,那咱村子在县里的名声也会更好。县令管的这些村子治理的好,那县令也会对咱家多照顾,就像这次把爹介绍进县学,孙县令可是出过力的。况且知府大人对咱们也是颇有好感,这要是将来爹再考中了举人,咱们在颖州府的生意也会更顺。可以说,咱们家带村里的人致富,帮李家村开作坊,也是在为孙县令和崔知府在创功绩。至于李家村的作坊,我认为完全可以交给李家村的村长去管理,咱们只负责教他们,投一些银子进去,咱们分红就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