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切的现状都有其成因。

听到平安这么说,几位大臣倒是有些意外,但仔细想想,也该是这么个道理。

他们其实都已经是一国宰辅的级别,参预军国重事,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到这个国家。这样的官员,都是曾经外放,并且做出一定成绩的。不过他们最多也就是做过知县、知州这样的职位,虽然是亲民官,但实际上许多事情不需要自己去做,下乡这种事更是从来没有。

所以明明已经可以决定大楚将来的发展方向了,却偏偏连百姓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

“像周家村这样的村子,一定还有许多吧?”赵璨道,通过这一次的走访,他也发现了规律,“距离县城或者乡镇越远的地方,也就越是闭塞,政令就越是难以执行。”

说到这里,赵璨想起平安之前跟他说过,皇权不下县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现在想来,真是至理。

不管朝廷制定出了多少有利的政策,只要不能贯彻执行,那就都是虚的。百姓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反倒是不少投机之人在其中捞了个盆满钵满。到最后朝廷空折腾一场,耗费了精力和钱粮,实际上根本没有用处。

这种现状如果不能改变的话,他跟平安之前所设想的那个美好的世界,也就只能够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之中了。

其他人闻言都跟着点头,赵璨又道,“这件事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诸公回去之后,都可以思量一番,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带着这些大臣过来,可不是为了做陪衬的,就是为了将他们拉下水,让他们站到自己这一边来。

接下来没有别的地方要去,他们很快回到了行宫里。

几位上了年纪的大人一回来就病倒了,这一趟奔波,对于他们的身体来说还是有些勉强。在外面需要强撑着,回来之后一放松,自然就悲剧了。

莫说他们了,就是赵璨和平安,仗着身体年轻,当时并不觉得如何,现在回来也觉得浑身精力好像被彻底透支干净,需要好生休息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恢复过来。

好在这件事情解决之后,他们倒是有了一段消闲的时间。

不过在这之前,赵璨还是安排了人,带着那一百多个随驾而来的同进士,又走了一遍他们走过的老路,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题目,如何解决目前这个难题。

这些人已经对自己的前途不报任何期望了。——在皇帝那里挂了名的人,谁还敢用他们呢?万一陛下哪天想起来,还得跟着吃挂落。

不过后来得了教育部那边的提醒,让他们随驾前来,这些人心中又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

如果陛下打算放弃他们的话,肯定不会让他们跟过来,既然来了,这件事就有转机。

所以这段时间,他们都在等待这个所谓的机会降临。

而现在,皇帝让他们做事,这群人自然尽心竭力。虽然最后想出来的办法,都没什么可执行性,不过这份心思还是可以嘉勉的。

之后几位大臣也恢复过来,向赵璨提出了他们认为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方法各不相同,不过总结起来,也就是四个字:潜移默化。这种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能一朝一夕就打破他。要和平的解决,只能慢慢的改变他们的观念。

只是具体要怎么做,他们提出来的方法,可行性都不高。

这个时候,赵璨才抛出了自己的想法,决定让那一百三十七个同进士留在这里,每个村子一个,教导村中的孩子读书,同时也向村民们讲解一些普通的道理,宣传一下朝廷的政令,这样时间长了,自然能有些效果。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这代人不能影响,能影响他们的孩子,到下一代时转变观念,也不错。反正不过是十多年的时间,并非等不起。

随驾二来的朝臣之中,虽然大部分并没有跟随赵璨前往,但是也已经听说了这件事。赵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提出了办法,他们思来想去,也觉得没有反对的道理,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被定下来了。

也不必再挑什么好日子,立刻就让这些支教老师走马上任。临走之前,平安去送行,并且对他们表达了陛下的期望:希望在夏天结束,赵璨离开行宫之前,他们能够在村子里站稳脚跟。

有了这句话,想来这些人都会拼命努力了。他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只有这一次机会。

当然,平安同时也安了他们的心,让他们知道自己只需要在这里待满一年,不论结果如何,到时候都可以离开。对于那部分以为自己被发配到这里心灰意冷的人来说,这个保证也让他们有了期待。

不论如何,做好这件事,一年后离开,或许就能够摆脱之前给皇帝留下的印象,重新得到重用了。

只是如果那么容易就能够达成目标的话,平安和赵璨也就不用发愁了。

所以直到夏天结束他们启程回京之前,一百二十多个村子里,只有八十多个村子的老师勉强寻找到了跟村民们沟通的方式,得到了村民的敬重,开始了教学工作。剩下的人,都还在跟村民斗智斗勇,希望他们能将孩子送过来上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