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疯批反派粘上身,宿主她口嫌体直 > 第8章 七零下乡知青(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姐姐你好!”栀浅走进知青办,面带微笑的叫了声。

坐在窗口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姐,正低头看着什么文件。

抬头就见一个俊俏的姑娘,姑娘刘海齐眉,扎着一个低马尾,白白净净的,一双大眼睛像是会说话,面容带笑,看着很是乖巧文静。

咋一被这么漂亮一个小姑娘叫姐姐,她瞬时心花怒放。

不由得想,最近是不是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变年轻了?

原本有些烦闷的大姐语气温和道:“姑娘,有什么事情吗?”

“姐姐,我想问一下,现在还可以报名下乡吗?”

大姐不解,下乡居然还有人主动报名的?那一次不是三催四请,总有人以各种原因逃掉名额。

自从这个政策出了后,适婚年龄的大姑娘大小伙嫁的嫁,娶的娶,实在不行地出点意外摔断条胳膊腿,能躲一年是一年。

她们还在愁呢,这次下去的名额比往年又少了,相比其他市,根本不达标。

小姑娘这么文静,家里条件似乎也不错,怕是去了乡下被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她一时不忍道:“大妹子这是要报名吗?乡下可苦嘞。”

“是的!我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国家建设奉献我的一份力量,作为当代知识青年,要具备这样自觉的意识。

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我们!我已经到了可以下乡的年纪了,可是我家人只让姐姐去!所以我就自己来报名了!”

“这……大妹子,你家人这也是为你好呀!既然你姐姐去了,你就可以不用去了呀!”

她被栀浅的先进思想所打动,差点自己也被带进去,萌生了也去乡下干一番事业的冲动。

她猛得摇了摇头,呸呸呸,去什么去,作为知青办的工作人员,知道地可比其他人多。“那真不是什么好地方呀!”

“正因为如此,更需要人去呀!我们学到知识,就要充分应用起来!姐姐你就给我报名吧!”

“好吧……”大姐觉得活久见了,也就前几年才会有人这么主动,劝也劝了,大妹子还要坚持,那也没办法。

反正多一个人数据也更好看一点,反正她不亏就是了,于是她拿出公事公办的态度,“这里有份表格,你填上吧!正好今天是这一波报名的最后一天,明天就上交名单了,你也是赶巧了!”

“谢谢姐姐!你真是个大好人!”栀浅面上一脸感激接过表格,转身便收起了表情,然后将白暖暖的个人信息填了上去,意向下乡地点就选了黑省最偏远的村子。

填完后淡定地将表格交给了大姐,深藏功与名。

大姐交待栀浅,出发时间三天后通知,现在回去就可以做准备了。然后又在大姐的帮助下领走了三十块的补贴。

属于她的那三十块补贴早就进了后妈的口袋,原主连影子都没看到,那么属于白暖暖的,她就笑纳了。

下乡嘛,就是要姐妹俩整整齐齐地才好嘛!

回到白家,门已经被修好了,门被锁上了,家里空无一人,也不知道杨娟秀在哪溜达去了。

原主手上并没有家中的钥匙,因此每次被关在门外都得等其他人开门。

栀浅嗤笑一声,随手从墙角拿起一根细铁丝,往锁头一插一扭,锁便开了,她闲庭信步的走进去,径直走进了渣爹跟杨娟秀的卧房。

这是主卧,宽敞的屋子中央放着一张两米宽的大床,靠墙有一面大书柜,上面摆放着零星的几本书以及一家四口温馨的照片。

除此之外还有衣柜、梳妆台、书桌,大多数都是原主妈在的时候添置的,那时渣爹还没发达,他又是个上门女婿,自然是用徐家的钱买的,如今便宜了别人。

这明亮宽敞的屋子对比起原主的狭小压抑的房间,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微风吹起窗帘,带来清爽的气息,房间中一个身影忙忙碌碌。

不知道过了多久,栀浅将一张折叠的房产证以及于其放在一起的钱票一把收进兜里,将翻乱的东西一一复原后淡定转身离去。

由于之前原主没有成年,无法改房厂证上的名字,不然这早就被杨娟秀给哄骗去了。

与房厂证放在一起的钱大概五百多,还有各种票。

杨娟秀肯定不会给她准备下乡要用的东西的,她也就不多费口舌问了,她自己动手拿。

栀浅自认为自己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人,这些钱票她也不白拿,姑且当做这些年这些人住原主房子的房租吧!

而且渣爹的钱本来就有原主的一份,就连后妈赚钱的工作也是原主妈那算计来的,对此栀浅没有任何的心里负担。

接下来几天相安无事,杨娟秀跟白暖暖看栀浅的眼神一天比一天怨毒,又由于工作出了意外,而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栀浅。

白伟国知道拿这个大女儿没办法后,生了几天闷气,就盼着她赶紧收拾包袱滚蛋了。

白书默只觉得家中气氛实在奇怪,所以每次吃完饭就往外躲。

栀浅则是该吃吃该喝喝,像个没事人一样,丝毫不受他们影响。

期间栀浅通过徐外公的帮助,成功将房子转手了出去,卖了九百多块,并商量好等栀浅下乡后就去白家收房子。

原主母亲工作的事情也成功解决,工作已经被收回去了,实际上是厂长儿媳妇占了这份工作。

他那儿媳妇也是个厉害的,要有份工作才嫁,他儿子又被人家收拾得服服帖帖。

工作的事情一个萝卜一个坑,厂长也得按规矩来办事,徐外公找上他正好解了他燃眉之急。

出于人道主义,厂长自掏腰包补贴了栀浅一百五十块钱,算是意外之喜。

第三天一大早,栀浅拎起原主收拾好的行李去徐家告别,在徐家等人不放心的一再叮嘱下,踏上了去往辽省的绿皮火车。

“我给你做了些饼子,还蒸了几个鸡蛋,在路上吃,不要舍不得!”

“路上一定要小心啊!钱票都收好,放进我给你在裤衩上缝的小口袋里。”

“到了一定要写信报平安!”

“一路顺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