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 第334章 来自欧陆的枪响!(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4章 来自欧陆的枪响!(1)

在1813年(炎武2年)朱铭轩和李诗雅正式结为夫妻,他们在燕京举行了隆重且端庄的婚礼。

不同以往的是,这场婚礼的风格更偏向于军婚,大明原有的皇家礼制也在朱铭轩强硬的要求下而改变。

他的行为也为这个时代的新婚夫妇开了一个先河,由皇帝牵头的军婚开始盛行。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新人结婚仪式无疑就两种选择。

一是古典的传统婚礼,新婚夫妇都是身着传统的汉服服饰,花轿、花车接亲。

另一种便是军婚,新人将会在国防军军官的见证下结为夫妻,并且新郎官会获得一套国防军的军装,结婚证上也会印有国防军的钢印。

在这一年里,朱铭轩带着李诗雅全国各地的视察,实地考察了80多座大型工厂、172个基层县区,从北边的北海到南边的安南,西边的哈萨克汗国到东边的高丽,均留下了朱铭轩的身影。

在1814年的新年工作汇报中,大明帝国在过去的两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国铁路总里程达到了18万公里,几乎是以每年7万公里的速度在疯狂增长。

在这种疯狂增长的下面则是安南奴隶和沙俄奴隶的尸骸。

不过这血泪历史在大明官方的文件中并不存在,一切的新闻、报纸上都是在宣传大明工人的艰苦奋斗,对于其他国家的奴隶丝毫不提。

大明帝国的钢材产量从1812年的800多万吨增长到了2400万吨,位居世界钢铁产量第二名,仅次于美丽国的3100万吨。

但是在系统技术的加持下,大明帝国的钢铁的冶炼技术和钢铁质量完全碾压世界各国,在大明帝国的北方只要是有铁矿的城市,必定会有一座或者多座正在修建的钢铁厂。

钢材产量的提升也激发了多个行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是这两年里十分耀眼的存在。

大明帝国目前有十多个汽车公司在生产各种各样的汽车,在汽车工厂引入流水线作业和标准化生产后,军用卡车、运兵车、火炮牵引车、民用小轿车、吉普车每年的产量更是以万为单位。

对于让大明帝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朱铭轩和百官们还是很有自信的。

不仅是钢铁产量的暴涨,更是石油资源给他们提供的底气。

大明帝国的资源勘探队在辽东地区发现了数个大型油田,而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上,他们更是发现了七八个30亿吨储量的油田和一个百亿吨的油田。

就连那鸟不拉屎的库页岛上竟然也被发现了一个具有40亿储量的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也让大明帝国直接成为世界性的产油国,而不是贫油国。

在催化裂化技术的应用下,大明的石油化工企业也蓬勃发展,仅仅一年就能提供300万吨的成品油料,这些油料足够国防军和百姓们的使用。

开采的原油更是每年可以达到1.4亿桶,而且这些原油的产量也在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而快速的增长。

根据大明石油化工行业专家们的预测,到1816年,大明每年的原油产量可以达到2.5亿桶。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按下了快进键。

那些想要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乡镇青年们纷纷的向城市聚集,这也大大的缓解了工厂的用工荒。

在朝廷政策的引导下,这些工厂基本上都遵循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制度,工会也为广大工人争取了利益。

整个大明的工人总数达到了710万人,这还是没有进行战时动员的状态,如果透支财政进行战时动员,工人的数量最少再翻3倍。

那些敢压榨大明工人的工厂主则是被朝廷以雷霆手段给逮捕,他们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家产被朝廷拍卖,自己得到一颗铜质花生米。

这样的手段也让资本家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切实的遵守大明帝国劳动法,只敢压榨那些安南奴隶,不敢把坏心思放在同胞身上。

为了使大明内部各阶层的利益分配合理,大明帝国律法部门和税务部的官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合作制定了一套合理的税收政策和一系列的财产公示和继承法规(继承法规是针对富人的)

帝国目前采用多层次税收政策,按照年收入划分群体,朝廷对高收入群体的征收高额的税款,利用这些税款进行利益的再分配。

对从富人们手里收的钱,朝廷基本上全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教育、医疗上,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单单是国民教育方面,朝廷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以8%的速度增长。

仅在1813年一年,国民教育的花费就达到了12.7亿元,这些钱全用来新建各种学校,诸如针对青少年的小学、中学、大学,一年就能新建1千多所。

对于工人、农民的临时夜校更是有3千多所,而1813年海陆的军费也才5.6亿元。

靠着一套良性的经济内循环和庞大的人口优势,大明帝国在1813年年末的全民生产总值就达到了470亿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