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0章 又战义昌(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问题是他张某人是郑老板的智囊啊,端的郑家碗,吃的郑家饭。

李老三这把玩得高啊。

见郑守义心思重重地出来,张泽连忙跟上,又觉不是说话之所,耐着性子等出了子城才道:“大帅,如何?”

郑守义眉头紧锁,道:“回去,准备出兵,打义昌。”

打义昌?

张泽掰起指头盘算道:“如今河北全靠杨师厚支撑,守御有余进取不足。此时讨义昌,想必梁军无力干涉,倒是正当其时。

李枢密这是要一战立威啊。”总算又找到自我价值的张书记振振有词道,“此番朱梁侍卫亲军折损二万余,这是伤筋动骨了,且得折腾呢。”

打义昌,祸水外引。

张书记想一想,就忍不住看了看身边的这位祸水。

李枢密,啧啧。

张泽心下盘算,最近两年李大在晋阳忙活新得之地,李三就是幽州的土皇帝。而为了保障大军辎重,民众不算,屯在幽州的辅军本有七千,待李大从柏乡回转,又有近五千辅军回归。

于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李三的铁杆已有足足一万二千余。

再算上他的护军千余,实力不小。

大李活着显不出他来,随着大李倒下,情况就很玄妙。

豹骑军指挥使薛阿檀其实并不能真正控制军队,而且薛阿檀是半路出家,根子浅,没有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保定军、义从军这都是仆从军,拼命要上,但是地位就等于没有。

教练军区区三千人,卢龙军指挥使李崇德能力有限。

射日军虽然是老三都出身,但实际上早就今非昔比了。人马不知道换了几茬,指挥使麻利李正生一个河东杂胡降兵出身,敢有什么野心?

可是你看这些家伙分量不足,其实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李洵面前这可都是叔叔伯伯,李洵恰恰就是这个“下”。

李大刚回幽州时,肯定想过要给儿子铺铺路。或者说,这些年来,辽王都在想方设法给儿子铺路。问题是,如今的天下不是你想铺路就能铺得起来的。

也看儿子水平,也要看机缘。

别看从年初受伤到事发也有半年多,根本不够用。

哪怕杀了李老三,哪怕强立了李洵,他照样接不住。

兄终弟及,实在是李家最好的选择。

总之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最后传出来就是李大临终前将基业托给了李三。

当然,在张书记来看此间定有隐情。

比如,为何要等到最后一口气才安排?

就算是真,也至少反映李大犹豫不决。

又比如,李太公为何跳这么高?

这多年来,那老汉除了帮着治理地方,可是从来不见出头的。当然,本来也轮不到他出头。但是这老汉偏偏嚎了一嗓子,这是为李家的江山拼命了呀。

再说如今天下丧乱,人心不古,但是,有些大义还是有点用的,尤其是当这份大义有实力支撑的时候。

张泽揣测,李老三肯定是先买通了薛阿檀,再稳住了秦光弼,在老黑到达之前就已搞定了幽州诸军。

等到郑守义也低了头,这场交接大戏就算基本搞定。

只要不动振武军,讲究个方式方法,怎么着,孤身入城的郑某人还能怎么?而事实来看,李老三就特别有方式方法。

步步为营。

步步稳赢。

李承嗣那个义定夹在卢龙、成德、魏博之间,根本跳不出花来。

营州的张德同样没啥好蹦跶。别看他在营州干了这些年,真论起来,只怕李三的威望都得比他更高许多。

营州完全可说是李三治理起来的。从垦田、修城、建工坊,带领营州搞发展,上上下下,从镇兵到屯堡,哪里没有李老三的人。

尤其当年契丹之事张德办得很不漂亮,拉了多少怨言。那回也是李三亲征,撵得秃头蛮鼠窜。

在山北,说起来恐怕郑二的凶名都要比张德高些。

这么分析下来,张书记发现老李家在卢龙根基甚深,只要自家不闹,谁也撼动不了。哪怕是晋阳这新得之地,李大劝课农桑养民两载有余,西击夏州,东征柏乡,一改河东颓势,同样威信不浅。

此前郑二还异想天开想接班,这不是做梦么。

郑守义没有接张泽的话题,转头问跟在一旁的郑安道:“有甚收获?”

这次幽州有变安娃子却属于失明状态,完全是后知后觉,那是十分惭愧,深感辜负了爸爸的器重。低着头道:“如今城里城外都以李枢密马首是瞻。李太公给他撑腰,李洵、李崇德全无话说。

先是薛阿檀倒向李枢密。

继而以李洵继任辽王再加一个河东,秦光弼也低了头。

李正生在射日军不温不火,此次拆了射日军,也要给他重立个新营头。

其余都是墙头草了。

哦,阿爷要我打听那个甚讲武堂。李枢密在辅军一直就有随军讲堂,给军将上课,教识字讲战技。此次不是要重建教练军么,这讲武堂便是要跟随教练军一起操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