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长夜谍影 > 第六百八十四章 三人碰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唯此,才会启用四号地点。

他回到家,从书架上取出一本白话小说,翻了一阵子,这才出门。

半个小时后,刘世杰来到了四号接头地点,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四号接头地点竟然是个寿衣铺,而跟他接头的人,除了吴锋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而此人也是他的老战友,如今一直战斗在上海的庄国甫。

吴锋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次接头的原因:庄国甫来临城是为了寻找一个人的,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一直都没有那人的踪迹,甚至是生是死都不知晓。

这次庄国甫来找吴锋剑,其实是准备告别的,人一直没有消息,他不能一直就在临城这么耗下去,上海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他去做。

刘世杰看着吴锋剑和庄国甫,有些走神儿,周围那些花圈、寿衣之类的物件太过显眼了,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可是当它们被当成商品摆在柜台上待售时,他感觉到还是有些不自然。

吴锋剑看到刘世杰的目光的游移不定,就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刘世杰这才回过神儿来,他讪讪一笑,表达自己的歉意。

“是不是对这个环境不适应?”

刘世杰说:“也不是不适应,但总觉得怪怪的。”

吴锋剑说:“你参加革命也有十几年了吧?”

“十一年零七个月。”

吴锋剑瞬间变得严肃起来:“那你刚才的话,可不像出自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之口!”

刘世杰的脸色也是略微一僵:“这么大的帽子我可戴不了。”

吴锋剑“扑哧”一下笑了,说:“给你开个玩笑。知道你第一次来到这里,有点紧张。”

刘世杰说:“是啊。寿衣店,总是让人感到浑身发冷。老吴,怎么搞了这么一个点?在寿衣店里接头、谈工作甚至搞革命,是不是有点那个?”

吴锋剑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特务们查的很严,而这种地方他们也怕染上晦气,所以一般不会轻易进来。再说了,你看周边,有警察局,还有医院、有戏园子,交通四通八达,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便于立即撤离。好了,我们说正事吧。”

吴锋剑向刘世杰传达了上级的最新指示:

第一,组长已经了解到在临城的军警宪内部当中,潜伏着一名级别很高的日本间谍,此人对临城军事、政治方面的危害极大,临城站已经知悉了此人的存在,但一直没有找到实质性的线索所以,组织上要求临城方面能够积极“配合”临城站,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之所以让庄国甫也过来,是因为庄国甫在上海的时候曾经通过其他的渠道了解到一些此人,也许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第二,老乔牺牲之后,寻找“秦俑”的任务还得继续有人执行,这个担子同样也会压到刘世杰的肩膀上。

刘世杰感到这两个任务执行起来,都很棘手。

首先,针对配合临城站寻找日本高级特工线索的问题,刘世杰提出了一个疑问:“军警宪部门人员身份都极为敏感,很难接近他们,一旦不慎,很容易被反咬一口,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再说了,临城站的人当前虽然针对的是日本间谍,可他们到底是特务,是我的敌人!”

吴锋剑反问:“日寇已经占领了我们的东三省,但他们不会因此而满足的。他们今年上半年在华北进行了两项重大的挑衅行为:一是大量增派军队,二是大规模进行走私。这些行为既是日本对南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完全屈服于日本的意志,加速‘华北特殊化’的进程;也是为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做准备的步骤。”

日本在华北驻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的《辛丑条约》。

该条约第三条允许各国在BJ至山海关沿线 12个地点驻军,并可在铁路两侧 2英里范围内活动。

条约规定,日本在华北驻军不得超过 2000人。

但是,日本并没有遵守这一规定,在 1936年 5月至 6月期间,连续向华北派遣了 8批军队,使得其驻屯军(也称天津驻屯军)人数急剧增加。

根据日方公布的数据,增兵后驻军人数为 6000人,加上原有驻军人数,总计约为 8400人。

但是,实际人数远远不止,根据情报部门的估计,日增兵华北后驻军人数不下 1.4万人。

《大公报》则称,天津日军已达到 2万余人。

至于走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北沦陷后。

最初只是零星走私,并没有形成规模。

自从 1933年《塘沽协定》确立了冀东“非武装区”后,以冀东为中心的华北走私活动开始规模化。

日方还声称我方海关缉私船不得在非武装区域 30里界限以内从事缉私活动,否则将被视为海盗行为,并以对海盗方法对付之。

走私洋行也大量涌现,在滦东地区专营走私的洋行就有七、八十家之多,贩卖毒品的洋行更多达一、二百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