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我径直向左边厢房里走进去。

我撩开门口的布帘子,就看见屋里有两个人。一个在床上躺着,双目紧闭,头上搭着个湿毛巾,这就是常遇春喽。

另一个坐在床边的小凳子上,双臂趴在床边上,正埋头睡觉呢。我估计是安排来专门照顾常遇春的小喽啰,看样子,夜里没睡好,现在正补觉呢。

我轻咳了一声,那小喽啰被惊醒了,忙站起来,揉了揉眼睛,对我道:“胡先生,您来啦!”

我“嗯”了一声,道:“病人怎么样啦?”

那小喽啰道:“二头领的烧基本上退了,现在额头不烫了。昨天夜里说了好多胡话,但没睁开过眼睛,还要了几次水喝,我都给喂了。”

我拿出体温计,插到他腋下。然后又拿出听诊器,听了听他的心肺情况,呼吸音很沉重。

体温计显示,烧是退下来了。看来,这抗生素的确有效。下一步的关键,是研制成麻药,然后要给他动手术,取出腿上的那根三棱透甲锥的箭头。

于是,我吩咐那小喽啰道:“这个湿毛巾可以撤了,你在这里好好照顾着。如果他醒了,或者有什么其他情况,马上告诉我。”

那小喽啰道:“好的。”

我刚迈出这个布帘子遮挡的门,又转回来道:“那边房间里的孩子的情况怎么样了,你知不知道?”

那小喽啰道:“那小孩子活过来了,能吃能睡,好着呢,胡先生,您可真是神医啊。”

我道:“别瞎扯,我可不是什么神医。”

正说着,那边屋子里传出一阵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听着这哭声这么有力,我也放下了心来。

我对那小喽啰道:“记住我刚才的话啊,我去大头领那里看看。”

那小喽啰道:“胡先生,您就放心吧。”

我出了屋,到了大门口,听见右边厢房里,婴儿的啼哭声止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婴儿吃奶的“叭咂”声。我想,这小孩子总算是成功保住了。

我出了门,径直向大头领家走去。到了门口,大门开着,但堂屋里没人。

我站在门口敲了敲门,对着里面喊道:“大头领在家吗?”

听见里面屋子里传出一声“在的”,大头领马上就从里间屋子里走了出来。

看见是我,大头领忙道:“胡先生啊,昨晚睡得可还好?我们这山上条件简陋,如有怠慢,还请胡先生多多包涵。”

我连连道:“睡得好,一觉睡到了大天亮。这里虽说是山上,但条件已很不错了,大头领你不要太客气了。”

大头领又道:“胡先生可吃过早餐了?”

我道:“吃过了,一起床,我就叫罗仁,他就给我都安排好了。”

大头领道:“罗仁?”

我忙道:“就是‘骡子’,他都十八岁了,也没个正经名字,我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罗仁’。”

大头领听了“罗仁”这个名字的来历,对我道:“罗仁,这个名字起得好。我也是看这孩子可怜,他家三代人都在我家当佃户,可是现在亲人都去世了。所以让他跟着胡先生历练历练,兴许以后还有出息。”

我道:“那就谢谢大头领给我找了个小跟班的。”

刘聚笑道:

“胡先生太客气了,这小子能跟着你,也是他的福气。

另外,今天早上,三路人马都已安排妥当,顺利出发了。

金安带着几个人去了韭菜山,蓝玉也去县城了。另外,我让杜黑子亲自带着几个人,下山买牲口去了。

金安这一路估计下午就要回来了。”

我道:“大头领安排得井井有条,我用曼陀罗花研制麻药的时候,你得再给我安排几个人帮忙打下手。”

刘聚道:“这个没问题,金安那一路几个人回来后,我让他们随时听你调遣。”

我道:“那好。不过,大头领,昨天发生的事情太多太过仓促,好多事情我还没弄清前因后果。比如,常遇春受伤时的具体情况等等,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说。”

刘聚道:“这没问题。”便朝着里屋喊道:“夫人,快沏茶。”

一会儿功夫,那王氏端着个托盘来了,里面放着两杯茶。她把茶放好后,又朝我行了个礼,就进里屋去了。

这时,刘聚也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讲起了这事的前因后果。

这事还得从他们小时候说起。

刘聚生于元至治二年三月(壬戌年,公元1322年),常遇春生于元至顺元年三月(庚午年,公元1330年)。

刘聚出生在定远县一个殷实的家庭,祖上传下来有几百亩良田。当然他们自己不种地,都是租给佃户种,或者是请长工种,比如罗仁家原来就是他们家的佃户。

可以这样说,刘聚出生的家庭,不说是个大地主,起码也比一般的小地主要厉害。

小时候的刘聚人很聪明,但很顽皮。他父亲本想让他读书,他虽然也念了几年书,但心思根本不在书本上。

刘聚对刀枪棍棒、骑马射箭之类的东西倒是兴趣很大。因此到了十五六岁,也只能算是粗通文墨,但生得却是膀大腰圆,实是一条威风凛凛的大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