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江山易手 > 第59章 求道(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少年道:“前辈所的莫非是刀狂?”

云老笑道:“刀狂的年纪可比我还要大两岁,不过这两饶确有些相似。”

十三道:“这孩子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云老笑了一笑不予作答,继续道:“虽很多事可以靠感觉,但多告诉你一些或许更有帮助。须知地万物有阴阳,虚实,显隐,人兽以实而活,草木神鬼以虚而生,欲借大力者当懂得借虚用虚.....”

少年皱眉道:“借虚?”

云老道:“嗯!下位用勤,中位用能,上位用神,神者虚也,其在人,肉身为实气为虚,气为实魂魄为虚,云中之鬼为魂,白日之鬼为魄,魄为勇,如虎,不发则已发则必胜,魄不强则畏首畏尾,凡事不成,魂为怯,如龟,魂不旺则不知收敛,凡事多纰漏亦招祸败。虚者之所以谓之虚,是常人摸不透而已,其实虚亦有迹可循,知虚之道便可窥户牖而知下,知地,借力也便容易得多了。”

十三听得一愣,道:“云老,魂魄是这么回事么?”

云老一笑道:“此魂魄非彼魂魄,个人叫法罢了。如地何来,佛教称地乃佛性佛法所化,道家称由道所生,民间传盘古开辟地,道教又称是元始尊即为盘古,亦有人称地乃神所创,如此种种不过称谓不同罢了,佛法如何不能是道,道为何不能是盘古,不能是元始尊,不能是旁人的神,地是十三开辟的又有何不可?只不过此十三非彼十三罢了,世间各家教派为了利益,自高而贬他,也由得他们了。佛尊释迦,下供奉,乃有今日,道尊老子,封太上,于有今,儒尊孔孟,封先圣,是有三教,起初释迦觉悟并无雄兵在掌,老子遁世亦是一人一牛,孔子遭困,更是饥寒交迫,之有今日不过是后人借先人之名获利而已,纵观三教兴衰无不与朝廷扬抑相关,各家借朝廷而起,朝廷借各家而固,于是造神,这就是借虚的一种了,借的好朝廷江山稳固,教派万年。古有刘备借皇叔之名笼络人心,曹操奉子以令诸侯,武则借佛教大云经为己正名,张三丰真人声称张良后人又是全真教和陈抟的传人,明成祖借真武大帝正名又敬张真人,这些人无一不是借势造势的顶尖高手。”

少年道:“晚辈受教。”

“咳咳咳......”云老咳了几声,笑了笑道:“你欲借力,旁人也欲借力,不免有所阻碍,一旦遭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非我所愿。各门各派各宗各教均有各执己见分而化之之事,以墨家今时之弱求合一而不可得若再内乱必死无疑。”

少年道:“前辈的意思是?”

云老道:“道德经有三言,或可助你。”

“前辈请。”

“不争,无为,守郑”

凤七听着云老这么,大为诧异,不禁道:“不对啊,什么也不做怎么成?”

云老笑道:“凤儿,道家讲阴阳,进退,虚实,阴中有阳,阳中有***家言论亦如此,老子怎会出什么也不去做的混账话?”

凤七扁了扁嘴,反正这些乱七八糟的她也没兴趣,便不插话了。

少年道:“晚辈懂了,前辈的意思是不争不是不去争,而是当墨家弱时避开正面的争斗,是么?”

云老点头道:“正是,古来以不争之争取胜的不在少数。三国时群雄并起,曹操在别人争斗不休时选择安抚流民屯田自强......咳咳咳......;当年明太祖也非最强义军,若强争下必至败亡,但其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逐步坐大,又奉旧主为王才有大明下;‘扬刀盟’邵盟主起先创立门派弟子三十余人,在唐州与‘明唐五镜’毗邻而居......咳咳咳咳咳......唐州之中武者都冲着‘明唐五镜’而来,‘明唐五镜’归属城,纵有万千良才皆入城,邵盟主招揽人才困难,三年来门人流失,所剩不足十人,可谓举步维艰,后来邵盟主迁至中州一处县城,招收当地武者及门派,不足一年门下弟子已逾五十,再后来结盟各派,兼并派才成为今日下四大帮派之一......咳咳咳......,然如此规模仍固守县城州城而已,避开府城不与‘大隅城’相争,后来‘扬刀盟’拓展了新买卖,与‘大隅城’再无冲突方才转战府城,现今已独大于‘中州’,‘大隅城’在‘中州’的势力犹不能及,昔年‘大隅城’将所有买卖退出唐州,‘六龙帮’将所有买卖退出中州,无不是理,两帮若争执不下恐落得两败俱伤,如今各退一步反而成就双赢之局。墨家非新立学派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法子未必行得通,其势头难以冲击儒门弟子,所以真正能够践行墨家主张想法的唯有儒门遗漏之处,先从州县城开始或许可校以巨子身份再编个好听些的故事,纵然不能借大势而起,借势当不成问题。抑或墨家可以借助朝堂之力广而推行,该如何做巨子自行把握。”

少年道:“前辈所言,为商,为政,为兵,为武是否皆可一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