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全家穿乱世,别人逃荒我们开荒 > 第136章 谷雨过后再无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逃荒路上养成的习惯,他们一般只会把野菜汤喝了,野菜饼子永远会留一半,饿的受不住的时候再吃。

沈玉英也没说什么,他们这些人虽然经过衙门大夫诊过脉,身上都没有什么病症,但是经过长期饥饿,肠胃不好是一定的,都得经过慢慢调整,最忌讳的就是暴饮暴食。

吃过了饭,陆银凤才有功夫看这几个姑娘和小子,玉英走的时候说了想再买几个人用,没想到去一趟镇上就领回来了。

陆银凤看着这几个姑娘小子,这几个也忐忑的看着她们。

最后还是秋月第一个开口,看着沈玉英和陆银凤问。

“两位婶子,我们什么时候拜见东家和当家夫人,什么时候开始上工…?!”

秋月满眼紧张, 吃完了饭不干活,她们心里不踏实。

一听他们问当家夫人,沈玉英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才反应过来她们嘴里的当家夫人说的就是自己,一下子就笑了。

小六子最机灵,听明白了直接笑着开口道。

“秋月姑娘,陆婶子就是这里的东家,也是当家夫人…!”

听小六子说沈玉英就是当家夫人,还是东家,秋月几个姑娘小子一下子愣住了,她们一直以为沈玉英和那些管事儿一样,只不过是个女管事儿,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就是东家。

几个姑娘小子愣愣的看着沈玉英,张着嘴不知道该叫东家还是夫人。

沈玉英也听不惯她们叫那些,直接道。

“你们还叫我婶子就行,其他人你们也随着小六子他们叫。”

“今天也不着急上工,小六子,桃花,你们领着他们去安置洗漱一下,再到两个作坊转转,明天我再告诉你们跟着谁干什么!”

小六子和桃花赶紧点头答应,领着秋月他们这些人往外走。

其他人也该干什么干什么,这个季节,等着他们的活计有都是。

因为他们这流民村几乎就是从零开始,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现在虽然种完大田了,男人就剩下地里田间管理的活计了,家里女人孩子上山挖草药,除了这些,他们还得琢磨修房子,彻底落户了,他们也不能总住窝棚。

他们作坊里的活计就更多了,要不沈玉英也不能这么急着买人。

前面制药作坊里,做那些基础工作的,可以再从村里招人,多分出来几组,可是管理这些人的,沈玉英自然还要用自己放心的人。

现在除了小六子他们,这些身契在她手里的,自然也就是她用着最放心的。

果然,不出两天,这几个大一点的姑娘小子,渐渐熟悉了情况,沈玉英就看着给他们安排了合适的位置。

李大牛和杨木跟着小六子他们在前面,协助管理前面的制药作坊。

秋月和小花跟着桃花她们在后面,协助楚玥做后期工作。

大憨被陆常山要走了,他很是喜欢这个憨实的小子。

剩下三个小的,冬生,小翠儿,杨柳,年纪太小,就能干什么,干什么。

忙活了这好几天,沈玉英终于把制药作坊,方方面面又都捋顺了,又做了一些调整,除了又增加了一个做风寒粉的小组,还增加了一个做止血粉和治疗痢疾药片的小组。

前后两个制药作坊也都有人看着,沈玉英又可以上山了。

这回没有小猴子和癞痢头,他们这回也都进了前面制药作坊,在沈玉英心里,他们两个现在和小六子和江小鱼也不差啥,让他们两个在作坊里跟着小六子他们学着点,将来再有什么扩展,她也有人可用。

这么一忙活,谷雨已经过去七八天了。

谷雨过后再无寒,人间芳菲已向暖!意思就是谷雨过后再没有冷天气,雨水增多,天气转暖,万物都迎来了蓬勃的生长期。

虽然今年春天雨水依旧不多,但是去年冬天下了两场好雪,这山上并不缺水。

沈玉英只这三五天没上山,到处就都是能采摘的野菜和草药。

沈玉英领着几个孩子也不往远走,沿着山脚一路向上,看到什么挖什么。

沈玉英让几个孩子挖一些比较常见好挖的,也就是根比较小的。

她自己挖耗子花和野鸡膀子。

耗子花,沈玉英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叫耗子花,可能是因为它花瓣后面那一层毛茸茸的绒毛而得名,反正沈玉英从小到大都叫它耗子花。

后来才知道它学名叫白头翁,又名羊胡子花,老姑子花。

叫它白头翁和羊胡子花沈玉英都可以理解,因为它的花谢了以后,头上就剩下白色的须子,很像老人的白头发和羊胡子,这个叫老姑子花,她就不明白是因为什么了。

白头翁是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头翁自《神农本草经》开始,许多草本药书都有记载。但功效不一样。

《神农本草经》记载,白头翁,微苦,性温,无毒,主治 温疟。

汉末的《名医别录》里记载,白头翁有毒,主治鼻衄。

以后还有几本药典综合了,前面两本药典的说法,白头翁有小毒,且止痛效果明显。

最后新修订的药典记录,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

野鸡膀子,学名贯众,又名宽羽贯众,多羽贯众,为鳞毛蕨科,贯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贯众以根状茎和叶柄残基入药,具有清热平肝,解毒杀虫的功效。

因为其根状茎像菠萝,跑山采药的也叫它野菠萝,说实话,沈玉英小时候没挖过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有菠萝这种水果,只知道这玩意儿叫野鸡膀子,长的又肥又胖的,毛毛哄哄的,好大一墩子却不好吃,根本没有人拿正眼瞅它。

这里的情况也一样,坡下的沟里一颗挨着一颗,沈玉英都不用挪地方。

而且非常好挖,随便用兵工铲清一下四周就能挖出来。

没一会儿沈玉英就挖了一背筐。

巧果儿领着其他几个孩子也是收获满满,沈玉英招呼着她们往家走,再多了就背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