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全家穿乱世,别人逃荒我们开荒 > 第125章 也都不剩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玉英不知道他们心里所想,如果知道他们心里所想,一定会再感叹一句,都说幸福是对此出来的,苦难也绝对是对比出来的,

这里的日子对于他们一家四口人是苦的不能再苦了,别看他们现在有那么多地,有制药作坊,可是那也不如前世的日子方便自在啊!

吃的用的就不用说了,就说干活吧,她家老陆从开始种地就跟着在地里一起干活,不到半个月就黑瘦了一圈。

外面还有战乱和瘟疫威胁,天天悬着心,睡觉都不踏实。

村里其他人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说那些大人完全靠人力开荒,那个辛苦不言而喻。

就说村里这些孩子,天天挖草药,野菜,有很多草药和野菜都有刺,一个不好就扎手。

包括现在正好吃的蜇人草。

蜇人草,沈玉英她们小时候叫蛰麻子,学名荨麻,又叫裂叶荨麻,白蛇麻,火麻,炫麻白活麻…!

是荨麻科荨麻属,一年生或者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身具有较密的短绒毛,或者刺毛,据说是因为分雌株和雄株,也有雌雄同株。

荨麻最早记录在《益部方物略记》,记载中记录其具有“善治风肿”之效。

之后在后来历代的重要医疗着作中都有收入,《图经本草》中写道,此草蛰人肿痛不可忍,所以又叫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这个草拉丁文名是燃烧的意思。

沈玉英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小时候没少被蛰,这个时候它刚长出来还好点,最怕到了夏天,到河里抓鱼摸虾,不小心被蛰到,那真是火烧火燎的疼。

就是现在被蛰一下那滋味也不好受。

沈玉英之前还让这些孩子采大蓟,小蓟,飞廉这些带刺的草药小心一点,或者在手上缠上破布,可是现在看这些孩子徒手采蜇人草,才觉得这些孩子是真的勇。

而且这些孩子和他们父母一样,似乎并不觉得现在的日子苦,一群一群在田间地头高兴疯跑,就像她小时候一样,并不觉得那样的日子苦,跑累了到地头,躺在老爸老妈给她铺的棉袄上,现在想想还挺幸福。

其实这些孩子大人也一样,他们现在是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还有干不完的活,可是跟逃荒路上比起来,跟外面的战乱和瘟疫比起来,谁又敢说他们不幸福?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霍少东家和吕掌柜再次踏进河东村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他们这一个月虽然在镇里,可是那份提心吊胆就不用说了。

以霍家的人脉,县尊大人倒是没有为难他们,也都知道霍家没药,何止霍家没药,整个大禹都缺药。

可是镇上的老百姓不知道啊,开始还没什么,后来镇外出现得了时疫的流民,镇里也出现了几个染病的百姓,那些人为了买药,差点把霍家药行砸了。

幸亏巡检营来的及时,最后他们只能把药行暂时关了,都躲在家里。

好在这场时疫传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接近尾声,前几天就开始慢慢消散,这几天已经基本消弥。

要不恐怕这幽承几州,也会跟南边那几个州府一样,乱的没有章法。

前两天县衙发出告示,解除三河县和各村的隔离,但是没有什么事儿,可没有人出去乱走,谁知道这玩意儿会不会又突然出现,河东村的巡逻队,也还在巡逻。

只不过成员都变成了十来岁的孩子,也是在河边一边挖野菜,一边注意着河面上的情况,有人过来了,赶紧吹口哨,再到山湾入口找人通知里正。

一群孩子知道这马车里的人是镇上药行的,就知道是来找陆里正家的。

吹了消息哨,腿快的往前跑去通知湾里,机灵的引着马车往前走,在这河东村,谁不知道这药行,他们采的草药最后就都是送去那里。

家里爹娘都告诉他们多多采,换了铜板和银钱,到过年了给他们买块糖果甜甜嘴儿。

沈玉英被江小鱼从地里找回来的时候,小六子已经领着吕掌柜和霍少东家,在制药作坊里转了一圈了。

吕掌柜先看到沈玉英,拱手施礼。

“沈东家…!”

霍少东家听到吕掌柜说话,也转过头来,跟着拱手施礼,沈玉英微微躬身回礼,又请两个人坐下。

虽然只是月余未见,但经此一疫,三人都有一种恍然隔世之感,不禁相视而笑。

小六子和江小鱼已经端上来茶水,几人都喝了一碗,润了润嗓子,才开始说话,霍少东家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沈东家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我今年也要给家人找一个这样的地方,有个什么事儿,也有一个退路!”

听霍少东家这么说,沈玉英也没说话,她知道霍家根基在衡州府,以霍家的财力,那边资产一定不少,不说城里的宅子,城外的庄子也一定不缺,只是这边没有罢了。

霍少东家也不过是随口感慨一句,并没有指望沈玉英回答,他也知道防御使和团练使,严禁圈占山林,他想做这个事儿,也得慢慢操作。

沈玉英又问起了之前镇上和现在外面的情况,现在虽然有陆浔偶尔用空间传递回来的信息,但是也只是三言两语,而且十分片面。

听到沈玉英这么问,不等霍少东家开口,吕掌柜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段时间外面的情况,他比霍少东家还要清楚。

从三河镇开始封城,城里还算太平安稳,到后来零星发现时疫,百姓恐慌。

不止没有药品,粮食等必需品更是紧缺。

本来之前粮食价贵,不少家就没有多少存粮。

虽然县衙不允许粮行涨价,可是粮行没有货谁也没有办法。

好在清明之后地上,树上见了绿,家里实在没吃的,毒不死人的都能往嘴里放,才没有饿死人。

说到末了吕掌柜补充了一句。

“不瞒沈东家,现在镇上树上都看不见绿叶子…!”

吕掌柜说完霍少东家苦笑了一下。

“不怕沈东家笑话,我那宅子里,院子里的草和树上的叶子也都不剩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