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常山点头,他对沈玉英的做法没有任何意见,钱不是一个人就能挣的,他现在身为河东村里正,也想村里人的日子好过点。

尤其是那些老实憨厚的。

“厂房你想怎么建?!琢磨好了告诉我,我让各个沟里主事儿的,聚齐各家汉子先上山整木头,争取赶在清明种麦之前,把厂房建好…!”

沈玉英点头,是得赶在清明之前建好,其他的也要赶在清明之前准备的差不多,到时候就可以制药了。

沈玉英看向楚玥,她和老陆想的都是基础方面,细节方面还是楚玥想的周到。

楚玥想了想,对着沈玉英和陆常山道。

“爹,娘!我想教桃花和小草制药,徐大丫要是想学,也可以让她跟着一起学!还有小六子和小鱼。”

“他们两个虽然是小子,以后可能出去走的时候多,但是技多不压身,卖药也需要懂药…!”

桃花,小草,小六子,江小鱼听到楚玥这么说,顿时都愣在那里。

“阿玥嫂子…!”

桃花和小草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阿玥嫂子要教她们制药?!

这样难得的技艺是她们能随便学的吗?!

小六子和江小鱼也傻愣愣的看着楚玥。

沈玉英和陆银凤拍了他们一把,催促道。

“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叫师父…!”

桃花,小草,小六子,江小鱼噗通跪在地上,不等楚玥反应过来,一个头磕在地上,异口同声。

“师父…!”

这一下子不说楚玥吓到了,沈玉英也吓了一跳,她只是让几个孩子认个师父,可没让他们跪下。

陆银凤和陆大伯却点了点头,师父授业解惑,恩同父母,这一跪又算得了什么?

沈玉英和楚玥也很快想明白这一点,这个朝代不同于前世。

在楚玥心里,刚才提出来教她们几个认药制药,就如同前世,工厂里教出来几个技术岗,和管理岗想法一样,真不至于又跪又拜的。

可这个朝代不一样,师父教吃饭立命的手艺,如同父母,更有师恩大如天的说法。

犯了罪诛九族,师徒都算一族,可见关系亲近。

不过沈玉英觉得这样更好,他们一家四口人,还没有从前世的思想观念里彻底脱离出来。

做不到像这里人一样随意买卖人做奴仆,现在就麦草算是他们买来的,可是他们一家四口人也没把她当仆从,最多算是育儿嫂和住家保姆。

对待别人尚且这样,就更别说和他们患难与共过来,如同自家子侄的这几个姑娘小子了。

可是他们现在的关系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陆大伯和陆银凤不用说了,他们早就把对方当成自家人,她和老陆把陆大伯当爹,把陆银凤当姐,陆大伯和陆银凤也把他们当成亲兄弟。

小六子和江小鱼还有小草身份就有些不好说了,就算他们一家人没有想法,这几个长大了,自己也怕不自在。

现在她们都拜了楚玥做师父,师徒父子,就什么都好说了,甚至他们以后成家立业,婚嫁大事儿,楚玥都是可以做主的。

楚玥也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正襟危坐受了她们这这一礼。

还把自己学医时,奶奶的训诫和学校的医者誓言郑重的给他们说了一遍。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攸关性命,慎之又慎!”

几个姑娘小子,虽然听的并不太懂,却都郑重的应了,又给楚玥磕了一个头。

沈玉英和陆银凤把他们拉起来,这四个还感觉不太真实,有些飘忽忽的。

在她们心里,阿玥嫂子跟神仙菩萨差不多,那几个救荒吃食救了多少人。

她居然收了他们做徒弟,这是她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看着这四个小的这傻样,沈玉英和陆银凤都笑了,楚玥也勾起唇角,这又是几个憨憨孩子。

楚玥收了四个徒弟,又说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情,沈玉英和陆常山又做了一些补充,事情就有了大概章程。

明天开始分工明确,各自该干什么干什么。

说完了这些各自回去睡觉,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陆常山就让小六子把湾里,和其他几个沟里的主事儿的,全都找了过来。

这几个老头除了谭族长称病没过来,许老头,陶老头,还有张家那个沟里后选出来的那个老何头,加上几个汉子都很快过来了。

陆常山直接把这些人领到了,昨天沈玉英签下地契的地方。

这个地方临近山湾入口,大概位置就是秋娘和麦草,住的那个沟里下边。

沈玉英选这个位置是经过多方面考量的。

新建的制药作坊的位置必须选在山湾里,和老作坊不能太远,方便最后制药,也方便他们管理。

而且这个位置可以引河水进湾,沈玉英考虑用水车动力,不过现在还只是一个想法。

陆常山并没有和这些人说的那么详细,只说了里面那一个作坊不够用,还要建一个作坊。

而且这个作坊不但要继续收草药,还要从村子里找人做工。

几个主事儿的老头和汉子,瞬间不淡定了。

昨天粮房那里的情况他们不是没看到,那么多村子,数他们河东村买的粮种最多。

几乎家家都买了一些,包括那些逃到这里身无分文的。

为什么都能买得起粮种,还不是卖草药挣的银子。

他们不管陆家这个制药作坊能挣多少钱,那是人家有本事,也是人家的造化,人家有那个命。

他们不眼气,也眼气不来。

陆家吃肉,他们这些人跟着喝汤啃骨头就行,有了这么一个大户带着,他们的日子至少比别的村里人好过。

所以当陆常山说请他们出人,帮着伐木头盖房子,还给银钱,自然没有人不同意的。

粮种买了,种地的农具还没有着落呢!就算有着落的人家,谁害怕钱多咬手是咋的。

而且建作坊的时候,自己家人都过来干活了,作坊里找长工,自然也会先考虑他们家里人。

这湾里还有那么多地呢!

农忙的时候总要用长工短工,他们这些人别的不多,就家里劳力多,能在村里就挣到银子,谁还大老远跑到镇上和外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