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人到中年,觉醒每日结算系统 > 第86章 兄弟,家庭,村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堂哥叫陈如林,带着长辈们的期望,希望后面的弟弟妹妹如树林一样出生。

“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也是昨晚,比你们早点回来。”

堂哥逗弄儿子,伸手要抱儿子,儿子扭头,不要大堂哥拥抱。

陈恒让儿子喊大伯,儿子不喊,不认识的人,他可不会过去。

大堂哥被儿子逗弄得很开心,摸摸他的头,然后问陈恒:“听说你买了新车?”

“对啊,就在那里。”

大堂哥看到了新车,走过去看看,陈恒跟着过去,看到了车子的标志,大堂哥也被吓了一跳。

笑着问陈恒上去看看,陈恒让大堂哥看着儿子,回去拿钥匙,打开来车锁,大堂哥上去看看,坐一坐,感受一下。

都是老司机,十分在意体验。

看了好一会儿,他才下车。

“空间很大,很舒服,这辆车多少钱。”

陈恒笑着说:“不贵,不贵。”

“要不要三十万?”

“差不多这个数。”

陈恒保守了一点,也差不多,三十万多一点而已。

堂哥听到了这个数目,被吓了一跳。

认真摸摸车子,嘴里还不忘调侃:“最近发现了,舍得买这么好的车子,我听说你买新车了,以为是买一辆十来万的车子,想不到你一动手,就来好车。”

越是抚摸,越是喜欢,看到大堂哥想要试试车,陈恒钥匙递给他,让他开开。

老家的这个时间,可没什么人,汽车也很少。

大堂哥也是老司机,以前开手波的,对于自动波的车子,简单到不行。

堂哥想了想,还是算了,新车,他还是不要试了。

“全款还是分期?”

“全款。”

大堂哥的表情瞬间精彩了。

买一辆三十万的车子不难,按照现在的分期,给个首付就行了。

按照现在的行情,各种优惠,加上首付不断降低,只要你敢,你也可以买一辆,只要你保证后续的分期贷款能够准时还上,那都不是问题。

他以为陈恒也是分期,毕竟分期比较好,最好是不用利息的分期。

没想到陈恒直接全款,豪气冲天。

“有钱。”

“没有,都是以前的存款。”

“全款拿下这辆车,可了不得呢。”

大堂哥也有些钱,之前也是做生意的,近两年行情不好,也就不做了。

车子换了新车,在县城买了房子,为了孩子读书,买了房子,供的,县城房子那时候很贵,买了有三四年咯,前年入住的,之前都是在县城租房子。

那时候房价达到了恐怖的七千,在这个经济不发达的四线城市,七千房价非常高了。

最顶峰的时候买了,刚需没办法。

这两年,降价咯,县城房价五千左右,也算是进入了平稳期。

有钱是一回事,一口气摸出三十万,是另外一回事。

“还行,比不上哥。”

“别谦虚了。”

“最近在做什么,带上哥一起?”堂哥没什么事情做。

最近又不知道干嘛,暂时是失业状态。

陈恒苦涩一笑:“就是摆摊卖烤串。”

“以前那个不做了?”

“不做了,没前途。”

堂哥看着陈恒,那眼神让陈恒很奇怪。

“怎么了?”

“想不到你会去当小贩。”

“失业了,没事做,试一试摆摊卖烤串,在市场那里摆摊。”

堂哥知道,他之前也在那边生活,比陈恒还要熟悉。

“一个月能有多少钱?”

陈恒算了一下,说了一个数:“也就一万左右。”

“可以哦。”堂哥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为陈恒而开心。

月入过万,在现实当中,超过了百分九十的人。

“收入这么高,我都想摆摊了。”

陈恒连忙劝说:“别了吧,哥,不是我不想你们发财,而是这个真的发不了财,摆摊也要看情况,有的人倒闭,有的人做起来了,不是每个人都能赚钱的。”

“摆摊不稳定,而且很辛苦,经常熬夜,一般人,可做不了。”

堂哥转念一想,认可了这个说法。

毕竟是走过打工岁月的,每一行都不容易。

“确实是,烧烤我可不在行,看来是我做不了了。”

堂哥没那个想法,只是试探试探罢了。

除了陈恒,还有不少堂弟没什么事情做,多找几条出路,可以让他们复刻一下,带领其他人赚钱,总好过那些堂弟们在家躺着,或者是无所事事,赚不到钱,很难娶老婆,特别是他们村子,好多都没娶到老婆,那些人呢,又是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堂哥见到他们都想动手了。

他的那几个亲弟弟就是如此,每年过年都是回家挨骂的,一年到头,一分钱都没到家里,过年还要吃家里的喝家里的,看着就烦。

有钱也是去打麻将,也不舍得给钱父母。

“到时候,也带带你的哥哥弟弟们。”

“行。”陈恒答应了:“只要他们愿意,可以来我这里学习。”

“好。”

堂哥很开心,比自己赚钱都开心。

聊了几句,他就去看奶奶。

陈恒看着堂哥的背影,叹息一声,这个大哥做得可真累。

长子长孙啊,就是劳累。

带带堂哥堂弟赚钱,陈恒也有这个想法,他们愿意的话,陈恒可以教他们,之后怎么样,就看他们自己的了,他只是负责教,能不能赚钱,看运气,看命。

推着儿子出去玩,绕着村子走,碰到一个人,就问一句。

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是你儿子吗?长得好像你,你老婆回来了吗?只是这些问题,很大众化,都是村里的人询问的,走了一圈,整个村子都知道陈恒回来了。

不大的村子,也就是三十户左右,很多还没分户的,比如陈恒家里,大伯家里。

要分家,前提是结婚了。

要么就是不回老家盖房子,自然就谈不上分家。

很多人都去外面买房子,老家的房子,也就放着,没什么用。

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工作生活,过年回来几天,匆匆忙忙回去上班。

村子,逐渐变得安静,没了以前的热闹。

孩子,也少了,基本上,看不到几个孩子。

剩下的,都是一些留守儿童,也就那么三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