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殇之涅盘 > 第2章 外邦移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博文奇怪地看着他,苗常儒赶忙道:“这渤海国一直处于混乱之中,他们的大王是个优柔寡断之人,不善于管理,权力基本被臣子掌握。若不是大唐的属国,恐怕早就被人推翻了。”

郑博文收回刚要推门的手,退后两步道:“再跟我说说他们的情况。”

苗常儒继续说道:“由于渤海国极为混乱,契丹一直对他们虎视眈眈。虽然想要吞并,但又怕大唐趁此机会袭击,所以一直隐忍。这几人此次前来不知何意,主公要小心应对,别中了他们的圈套。”

郑博文思索片刻,点点头道:“先听他们怎么说,我们再做应对。”

几人推门进入房间,只见堂内坐着三人,为首的是个将军模样的汉子。

见到郑博文几人进门,他们便立即起身,苗常儒上前引荐,分别是申德将军、大审理将军、朴渔将军。

几人纷纷对郑博文行礼,见礼完毕众人落座,郑博文首先开口道:“几位将军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为首的申德将军率先开口道:“总裁阁下,此事说来话长,请容我细细道来。我们渤海国世代都受大唐册封,可是二十年前,当今大王大諲撰却是受吴越国册封的大王,于法理不通。加之百年来王位争夺不断,连累百姓受难,各派相互打压,朝廷更是混乱不堪。近期大契丹不断在我国周边屯军,有进犯之意。朝中虽有不少臣子要抗击到底,却都被弹劾打压。”

“因受吴越册封,大王遣使前往吴越求救,他们却以路途遥远,不便救援为由推脱了。眼见国家将破,我们不愿做契丹走狗,却又无法反抗。前些时日听说中华特区成立,今日特地前来投奔,望能收留。”

说完,几人起身跪下。

郑博文与苗常儒两人眼神交换后,便迅速起身扶起他们道:“特区欢迎各位,各位既是曾属大唐,也是中华儿女,来到这里便是一家人,不必拘礼,起来说话。”

几人谢过后重新坐定。

郑博文道:“既然契丹有吞并之意,你们大王又是如何决断的呢?”

申德道:“大王为人庸碌愚昧,致使朝廷内部各种矛盾激化,元气大伤,王宫再次出现争夺王权的斗争,造成境内一片混乱,所有精力都用在打压我们身上,哪还有心思管外面之事。”

听到这里,郑博文无奈地摇摇头。

大审理接话道:“我们家族也在寻找落脚之处,因不知特区情况,所以之前曾商议前往高丽,但特区若肯收留,我们将感激不尽。”

郑博文道:“没问题,特区欢迎各位,只要愿意遵守特区法律,我们随时欢迎。”

众人闻言十分高兴,随后商议在这两天就带领有意者前来投奔。由于陆路被契丹封锁,商议决定从水路过来,顺便还有战船一同前来。

郑博文几人甚是欣喜,没想到不仅有人口,还有战船,这可真是赚了大便宜。

晚上,郑世元设宴款待了这几人,第二天一早,他们便离开了特区。

契丹大营

大元帅尧骨来到萧阿古只的营寨,他冷眼看着跪在地下的萧阿古只,说道:“陛下对你极为失望,折损这么多兵马,连一个区区州府都拿不下,你又怎能掌兵。”

萧阿古只自知理亏,低头不语。

尧骨站起身道:“你且起身,与我仔细讲讲那日的作战情况,不得漏掉任何细节。”

萧阿古只表示感谢后起身,来到尧骨面前,拿出地图,在上面仔细讲述了那日的情况。

尧骨听完后眉头紧皱,心想若是所说属实,即便自己当日指挥,恐怕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他沉默良久,缓缓说道:“陛下不日便会亲自前来,这几日容我仔细想想该如何应对才好。”

萧阿古只一直在旁边低头不敢言语。

在渝关驻地,自从前些时候契丹败走后,这里一直格外安静。今日,武珏收到飞行队的报告,称契丹大军又有几万增援人马到达此地,而特区军队虽经过扩编,也不过才区区九千人马,如此悬殊的兵力让她眉头难以舒展。好在近期雨水已经停了,敌军远在六十里之外,暂时没有前进的迹象。

她下令加固城墙,严加防守,每天让飞行队进行不间断侦查,随时都有一架飞行器在契丹军营上空盘旋,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她便会立即得到消息。

唐城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忙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虽然忙碌,但人人都能有粮食果腹,这比往昔好太多了。流民区也在开展着排查安置工作,历经数日努力,已安置了三个村落,土地也重新分配给了各个村落的居民。

在这一派和谐的景象背后,却有着别样的画风。

邓克阳伫立在一个院落中,面无表情地看着几个忙碌的探员。身后传来汤博远的声音:“邓署长,现场勘查得如何了?”

这时,恰好两名法医抬着一具尸体出来,邓克阳伸手掀开盖住尸体的白布,露出死者的脸部。死者约莫五十岁上下,面部毫无表情,胸口被刺穿,一击致命。邓克阳将白布盖好,招了招手让人把尸体抬走,他转身对汤博远说:“又是一击毙命,背后下手,刺穿胸部。现场毫无发现,也没有破窗迹象,亦没有财物丢失。”

汤博远问道:“死者是何人?”

邓克阳答道:“死者是保障署官员,负责粮草管理。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军中任职,小儿子年岁尚小。夫人姓张,皆是本地人氏。”

汤博远沉思片刻后道:“两起都是官员遇刺,看来是冲着特区政府来的。是否需要提前实行晚间宵禁呢?”

邓克阳摇摇头道:“最好不要,如今刚刚稳定,消息传出势必会引发恐慌,唯有尽快破案才行。”

汤博远说:“看这身手相当厉害,你们能应付吗?”

邓克阳苦笑一下道:“依这情形,我们所有人加起来也绝非其对手。最佳办法便是蹲守,争取当场抓住,可我们能力有限。”

汤博远说道:“那就向上汇报,请求援助,派遣几名高手一同蹲守,就不信抓不住他。”

邓克阳与汤博远来到郑博文的办公室,这是第二个遭人刺杀的官员,必须引起重视。

汤博远说道:“刚才我与邓署长商议过,若提前实行宵禁,恐怕会引发恐慌。采取蹲守的方式,应是最佳之选。可能周期较长,但影响最小。只是当下我们有能力的人手不够,所以希望调派几名高手前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