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之定都上海 > 第二十集 合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蓝采和不同意,王启年很是意外。

要知道,他说的这个待遇,无论走到哪里,都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矿上的几个管事,月薪也不过是五两银子。

他很想知道,这个大个子究竟想要如何狮子大开口。

却听蓝采和道:

“王老板,

我想问的是,

能不能把矿上废弃的两座小高炉卖给我,

我想改造以后再把它们开起来。“

王启年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你你,你也懂冶铁?

那高炉可不是闹着玩的。“

蓝采和笑道:

“哈哈略懂一点,只是略懂一点。

你就说嘛,那两座小的已经塌了,

是你们不要了的,你算便宜点给我。“

王启年还是不信:

“你真的懂冶铁?那你倒是说说看,你准备怎么改造?“

蓝采和拿过纸笔,边画图边解释他的改造方案。

他先把王启年引以为傲的新高炉,贬得一钱不值。

指出他们的最大问题,就是温度不够,无法实现钢铁原料的完全液态化,无法实现真正的连续化生产。

归根结底,是他们完全不懂炼钢的基本原理,不懂蓄热技术,不会调节碳含量,也不会脱硫脱磷。

王启年被说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自尊心经受着反复的摩擦。

但他的大脑是清醒的,并没有发作。

他是行家,蓝采和的说法,他虽然不大明白,但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关键的关键是,蓝采和所说的平炉炼铁加转炉炼钢,还有什么炼焦和化工联合装置,一旦试验成功,投产以后,那就能每日产钢万斤以上,甚至数万斤。

日产万斤!数万斤!

是精钢啊!

不是生铁!

这个数字深深地震撼了王启年,让他不自觉地浑身颤抖。

其实蓝采和学的是机械专业,对于炼钢工艺只是知道个大概。

但是这两年他跟着环保组织跑遍全国,暗访曝光过很多高污染的炼油,炼焦,土化工,以及炼钢的各种私人小作坊。

其工艺之简单,设备之简陋,污染之肆无忌惮,都令蓝采和记忆犹新。

此时回头再看,后世这些令人发指的私人作坊,竟然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最起码要比王启年引以为傲的冶铁高炉先进太多。

蓝采和之所以想要买下那两座小高炉单干,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他家是南京江北六合人,他爸一直做生意,后来开了汽车厂,他亲眼目睹了他爸从手工敲打制造第一台车,到发展成为年产几十万台车的汽车集团的全过程。

所以在他的意识里,创业就要自己干,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他爸让他上机械专业,本来是想让他学成以后回来接班。

但是上学期间,他妈得癌症去世了,只过了一年,他爸就又娶了个二十五岁的女会计给他当后妈,理由是集团的财务,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蓝采和对此嗤之以鼻。这就是为什么他毕业以后,没有按照计划回家接班,而是选择跟着环保组织四处惹事的原因。

王启年还在犹豫。

蓝采和输出的新名词新概念太多,信息量太大,一时半会儿难以理清。答应下来吧,在自己的矿山上,让别人弄一个小作坊,实在是没什么道理。

不答应吧,如若这个蓝采和去投了别处,岂不是大大的不妙?

要知道,在沔县略阳宁羌这个三角地带,各种矿产极其丰富,官办民办的铁矿山大小不一,还有很多家。

就在王启年举棋不定之时,就见蓝采和从怀中掏出几张银票,放在桌子上,说道:

“王老板,这是我的全部积蓄,一共二百五十两银子,

你看够不够?“

堂堂王大财东,竟然被一个假道士将军,是可忍熟不可忍?

王启年气血上头,猛地从怀里掏出一大把银票,从中拣了二百五十两出来,也拍到桌子上,喝道:

“好!

我跟了!“

他当然不会让蓝采和拿两座小高炉去单干。干不成也就罢了,可是一旦干成了,那岂不是自己要干瞪眼?

既然达成了合作,那就是自家的生意。

在王启年的大力支持下,改造工程迅速开始。

按照蓝采和开列的清单,还采购了一些附近其它几处矿山的铁矿石,准备掺在一起炼,以及粗盐,纯碱,硝石,硫磺,石墨,石灰石,萤石,河沙等等工业原材料。

五月底,改造的高炉开始试生产。

但效果不能令蓝采和感到满意。

主要是因为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加工性能不太好。

在没有任何检测方法的情况下,他现在也只能通过加工来判断钢材质量的好坏。

他只能用小型坩埚反复试炼,调整原料的配比以及生产工艺。

每天除了工作上一团乱麻之外,三个小乞丐也不让蓝采和省心。

小橘子还记得曹管事的仇,安顿下来以后,第一时间就寻机往曹管事的被窝里偷偷放了一条小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