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玄幻 > 文道圣尊:开局气炸圣人 > 第155章 蝗灾起,数千官员自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蝗灾起,数千官员自尽

明德二十五年,二月。

春节的喜庆,余韵未消,又逢县试大喜。

不知道是不是下了两场文雨的原因,今年考上童生的学子格外的多。

全国九千个县,竟然有九百万学子考上童生。

其中双甲榜者,高达十万之多。

这科举成绩,震古烁今,创千年之最。

夏皇大喜,连忙带着朝廷百官摆设祭坛,告慰诸圣和苍天。

要知道往年考上童生者,全国不过七八十万。

今年却直接翻了十几倍。

怎叫夏皇不欣喜若狂。

若不是怕文人说闲话,他真的去祖地看看秦始皇的坟墓着火了没有。

这么多人考上童生,林草的人自然不例外。

童生班剩下没考上童生的,也都考上了,包括林草的媳妇水蜜桃。

王府的女主人考上了童生,可是大喜事。

整个王府,大庆七天七夜。

就在这片喜庆之中,一封急奏飞入太极殿。

正在上奏的文隶丞诸葛青云,忽然感觉手中多了一物,低头一看发现是急报。

诸葛青云打开一看,脸色大变,浑身一颤。

看到诸葛青云这般表情,夏皇的神情一凝。

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了?

诸葛青云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奏道:“陛下,三辅之地出现大范围蝗灾,现在三辅之地大半庄稼已经被蝗虫所啃食。”

“什么?”

夏皇霍然站了起来,大惊失色。

百官闻言,眼中也是一片骇然。

蝗灾!

竟然是蝗灾!

百家半圣和圣院夫子不是将蝗神余孽斩杀了吗?

怎么还能出现这么大估摸的蝗灾?

莫非,余孽没有清除干净?

“快,快呈上来!”

夏皇失态的喊道。

诸葛青云脸色沉重,上前几步将折子递给了老太监。

不等老太监递过来,夏皇就一把抢了过来。

夏皇看完,无力的瘫软在龙椅上。

“怎么会这样?”

夏皇双眼无神,手中的折子滑落。

仅仅数页的折子,却仿佛是千钧巨石一般狠狠的砸在百官心头。

百官颤栗,眼中惊恐。

蝗灾啊!

自古以来都没有什么好的对策。

每次出现,就是千里无鸡鸣,白骨累累。

想到千年前那次蝗灾,百官眼中更是惊恐。

千年前,蝗神余孽作乱。

数千万亿蝗虫所到之处,尽是赤色。

人族上空,密密麻麻的都是飞舞的蝗虫。

那次蝗灾,直接让整个人族没了五分之三的人口。

后来,是墨子嫡系后代根据墨子留下的只言片语,寻找到蝗神余孽的老窝,联合百家半圣和圣院十二夫子将蝗神余孽斩杀。

也是因此,蝗灾才逐渐被消灭。

可是现在,时隔千年再次出现蝗灾。

三辅之地面积何其之广?

大半庄稼被啃食,说明蝗虫数量已经数不胜数。

“为什么现在才汇报!”

夏皇愤怒的咆哮:“蝗虫卵孕育时间需要一个月,为什么到现在才汇报?三辅之地的官员干什么吃的?”

闻言,诸葛青云一脸苦笑道:“京兆伊、左冯翊、右扶风三地四品以上的官员已经自尽,现在主持大局的是各辅丞。”

这话一出,朝堂震动。

“自尽?全体自尽?”

百官眼中满是骇然!

数千官员集体自尽,这……

这次蝗灾…竟然有人族参与?

是谁?

到底是谁?

胆敢和蝗神余孽狼狈为奸?

“好!好的很!”

夏皇咬牙切齿,浑身发寒。

他万万没想到,这次蝗灾竟然还有人族的影子。

别让他查到幕后黑手是谁,否则……

“诸位爱卿,现在当如何?”

夏皇阴沉着脸,问道。

诸葛青云拱了拱手,说道:“陛下,现在当务之急是派遣文人过去举办除蝗诗会,将蝗灾范围抑制在三辅之地范围之内。同时,找出发生蝗灾的原因,到底是蝗神余孽所为,还是自然天灾!”

说到最后,诸葛青云自己都不信。

如果是自然天灾,那数千官员就不会集体自尽。

也不至于,到了如此地步才会上奏朝廷。

这其中,肯定是有人为的原因。

具体是谁,诸葛青云不敢猜下去。

夏皇点了点头,道:“那依爱卿所言,应该派谁去主持除蝗诗会?”

“大儒最佳!”

诸葛青云说道:“最好是派十位大儒,百位大学士过去。现在蝗灾已经覆盖了一半三辅之地,等大儒赶到的时候三辅之地怕是要覆没了。”

“那此事,就交给爱卿!”

夏皇当机立断道:“人选爱卿自行选择,朕赐你尚方宝剑,允你有先斩后奏之权!”

灾情紧急,权力肯定是要给大的。

而且,这次的蝗灾处处透露着蹊跷。

数千个官员在这个关头自尽,夏皇觉得很不对劲。

如果是普通蝗灾,就算解决不了这些官员也不会自杀。

很明显,这次的蝗灾不是普通蝗灾。

很有可能,是蝗神余孽在作乱。

甚至,人族中还有人参与了进去。

三辅之地数千个官员,便是这些人的棋子。

不过,夏皇还是希望自己想多。

不然,要是真的是蝗神余孽在作乱。

那夏国的下场......

夏皇不敢想下去了。

“是,陛下!”

诸葛青云举着笏板,大声应喏。

事情紧急,诸葛青云就想当场选定人员。

可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一些分不清轻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