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 > 第172章 长期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皇帝也知道他在那里有人。

刻意撤走以示忠诚并无意义。

如果他手中真的没有任何权力,也无法镇住人心。

“初步计划就是这样,接下来...还是要发展经济,推广土豆和玉米。”

粮食供应充足,百姓的困境就能减轻些。

等国库有钱了,他也能赢得崇祯皇帝更多的信任,那时就可以开始劝说崇祯皇帝改变政策了...

首先,首要的任务是确保士兵和将领都装备精良。

别的不说,粮食和后勤保障必须到位。

毕竟,大明现在随时可能面临皇太极的袭击,这不是个好消息。

只有军队强大,才能抵挡外敌。

“没错,强大的兵将至关重要。”

此外,还得劝崇祯皇帝别那么偏袒亲人。

他的道路还很长呢。

“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他还想修路。

要教导更多的地方官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迹象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得逐步整顿现在的官僚体系。

李培恩坚信,世界上没有绝对坏的官员。

只要崇祯皇帝严格管教下属,定期派人暗中调查,肯定能解决问题。

比如微服出巡,崇祯皇帝可以不做,但必须定期派可靠且真心为民的人去做。

就像现代的督导组一样。

现在这个时代,管理起来可能比现代更简单些。

毕竟权力高度集中。

一旦犯错,大多数人都会被立即处决,没得商量。

死亡的威胁比罚款或撤职更有威慑力。

直到深夜,李培恩发现自己已经在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堆。

“恨不得自己能分身乏术。”

心中的计划多得说不完,但实施起来需要漫长的时间。

还好,他认为自己的到来至少能推动大明的一些发展。

历史的车轮或许会因自己而有所改变。

“就算不变,现在也还有时间!”

实在不行,那就退而求其次。

如果大明灭亡,还有清朝嘛。

无论何时,只要能让百姓生活得好一点,他就满足了。

有明智的君主在上是最好的,但除非万不得已。

李培恩认为:

“还是让崇祯皇帝掌权吧,清朝虽有两个好皇帝,但改朝换代,受苦的总是百姓。”

转眼间,两天过去了。

这段时间里,李培恩每天只负责算账和做饭。

提交给周礼的账目正如他对常宝所说的,指出了一些经营上的问题。

对于账房先生的舞弊行为,他一字未提。

这让周礼对李培恩非常满意,同时账房先生也觉得李培恩没什么本事。

原本针对李培恩的计划就这样作废了。

“大人,我们就这么每天无所事事吗?”在院子里待得无聊的李双江翘着二郎腿问道...

李培恩瞥了他一眼:“怎么样?这几天教给你们的东西都学会了吗?”

一提起课程,李双江立刻显得垂头丧气。

这些天,李培恩确实教会了他们不少东西。

毕竟,他传授的只是一些基础的知识。

虽然王修通他们不太识字,但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还是懂一些的。

有了这些知识,就能更快地融会贯通。

“快了,再等等吧。”

这事急不来。

况且,尽管他有很多计划,但现在到处都在开分店。

但他缺少人手,管理机制也不完善。

在管理体系还没到位的情况下,不适合继续扩张店面。

等周礼的事情办完后。

他可以用方泽他们这次外出劫富济贫得来的钱,献给崇祯皇帝。

这样,崇祯皇帝高兴了,他就能要求更多的人手。

毕竟,这样一来,崇祯皇帝就能从他这里看到好处了。

人就是这样,如果总是要付出,肯定不愿意,但一旦看到回报,态度就不同了。

“等人再多一些时,我们应该准备集中培训。”李培恩随口提了一句。

张三他们正准备询问集中培训是什么意思时。

李培恩又换了话题。

“有个任务交给你们。”

虽然院子周围有人看守,但他们凭功夫离开并不困难。

李培恩说:“时间差不多了,我猜方泽他们应该已经到了,你们晚上出去和他们会合。”

方泽手里的五百人,加上他现在剩下的四百多人,总共九百多人,这个数量还是不够。

即使想悄悄把人都绑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动静太大,会惊动其他人。

动静小,一个个来,同样会引起他人的警觉。

所以,从一开始就打算,先带走一部分人。

然后剩下的人引到一个地方,一次性解决。

周礼和周员外自然需要充当领头羊的角色。

李培恩吩咐他们:“找到方泽后,带他们去城郊,之前我们一起晨跑时,不是发现那里有个破庙吗?那边有一片树林,适合藏人和设陷阱。”

“大人,那个地方确实可以藏人,但也很容易被包围。”

李阳对战术策略还算了解。

李培恩点点头。

“没错,但我没说藏人是让你们躲起来。”

他接着说:“照我说的告诉方泽,他会知道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