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盘点十大科技盛世,榜首种花家! > 第260章 首次适应性行军:突破六千米大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0章 首次适应性行军:突破六千米大关!

这次的视频场景,依旧来自现实。

因为当初种花家的登山队征服珠峰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有视频拍摄记录。

即便有些没有,后续也有根据登山队员日记拍摄而成的纪录片。

所以现在,凌云和观众们才得以跟随着登山队员们的脚步一同前行,亲自领略攀登珠峰的伟大征程。

那是三月二十五日,连绵的风雪停息了。

笼罩在山区上空那昏蒙蒙的雾幕开始消散,隐藏了许久的太阳从山后冉冉升起,阳光把珠穆朗玛的山峦映得五彩缤纷,天空瓦蓝,没有一丝浮云。

在珠穆朗玛山区,这是少有的好天气。

几天以前,种花家登山队就根据准确的气象预报,决定全体登山队员今天从大本营出发,开始向珠穆朗玛峰进行第一次适应性行军。

中午十二点,全体登山队员们背着登山背包,拿着冰镐,集合在珠穆朗玛山下的广场上。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登山队员亲手把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升上灿烂的晴空。

然后,种花家登山队便出发了。

盘点视频的时间当然不可能允许凌云真的跟着种花家的登山队员们花俩月时间进行登顶,所以他的视频进行了大量剪辑和拼接,只挑重点来看。

登山队员们是沿着珠穆朗玛峰的东绒布冰川的中脊路线前进的。

东绒布冰川是珠穆朗玛山区山谷冰川中的一支,长度在十三公里以上。

由于这里的气候极端寒冷,储盖在山坡上的积雪在漫长的年代中逐渐冻结凝固,形成了坚厚的冰层,像江河一样沿着弯曲的山间峡谷向山下缓慢移动

登山队员们就要踏着这条陡滑的冰层攀登上去。

傍晚,夕阳斜挂在珠穆朗玛峰西边的天际,暮霭从山谷中袅袅升起,登山队员们迎着寒冷的山风,来到了珠穆朗玛山中的第一号营地——海拔五千四百米的山坡。

在这个营地附近的山岩下,登山队员们看到了几个乱石围垒的空地,里面散堆着锈烂的罐头空筒和发黑的皮鞋,有些东西上面还能看到模糊不清的英文商标。

这是当初鹰国“探险家”们的遗迹。

二十年间,他们失败了整整七次啊……

秦始皇嬴政:“不得不说,在攀登的过程中看到前人留下的失败印记,对自信心的打击还是蛮大的。”

汉武帝刘彻:“哎,是啊!大家都一样是蓝星上的普通人类,又不会飞檐走壁什么的,更何况那时候鹰国的技术设备应该还优于种花家吧!”

唐太宗李世民:“你看他们一个个乐呵呵地,哪里像是自信心受到打击的样子?积极乐观还真是咱们炎夏传承千年的优良品质啊。”

明太祖朱元璋:“也就现在能笑得出来了……等在往上走个三千米,估计他们就没办法再继续这样开怀大笑了。”

凌云默不作声,看着眼前的景象,听着观众们的论谈。

是啊,再往上三千米,光是极度缺氧的情况都不允许他们这样大笑了。

这条天路,真不好走啊。

可是种花家人终究成功了,不是吗?

……

第二天清晨,登山队员们翻过一段险峻的山岩以后,开始进入一个奇异的冰雪世界——东绒布冰川的“冰舌”地区。

冰川从巨大的粒雪盆地移动到雪线以下,受气温和压力的影响,变成舌头般的冰带,在地貌学上称为冰舌。

珠穆朗玛山区的冰川由于消融和补给的运动剧烈,在它们的冰舌地区生长着其他地区冰川所未有的“冰塔”。

这些数不清的冰塔有些尖削而峥嵘,象林立的春笋;有些巍峨而高耸,象一座座宝塔。

它们像水晶一样透明而洁白,象宝石一样绚丽夺目,彼此毗连起伏,形成了冰雪的“森林”。

面对着眼前壮丽的景色,登山队员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危险,欢呼着、歌唱着,在冰峰雪塔间穿来穿去,不时地用摄影机把它们摄入镜头。

但是,这一带的路途却变得越来越难走了。

人们常常只能从冰塔间的狭窄隙裂中间穿过。

在强烈的高山阳光下,冰面冒着气泡,裂缝中不时传出冰块炸裂的声音。

接着,冰塔的尖端或侧角崩塌下来,巨大的冰雪碎块纷纷四散,稍不小心就会遇到危险。

在一个冰川拐弯的地段,几座冰塔并立在一起,象一座座墙一样,把窄削的山坡整个堵住了。

看来,人们只有从冰缝中间钻过去。

但是,显着的冰崩痕迹表明,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队伍停了下来,寻找更安全的路线。

正在这时,队员们在冰塔下的一块岩石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标记。

大家围上去,原来在岩石裂缝里放着一个纸条。

这是走在大队前面的副队长许竞带领的侦察组留下的。

纸条上写着:“危险!冰崩地区。攀右侧山坡绕行。切勿停留!速去!”

抬头观看,果然在右侧一座十几米高的雪坡上,侦察小组用冰镐在冰雪地上刨出了一级级整齐的台阶,修出了一条小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