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那个疯狂的年代 > 第143章 福大命大躲一险 验文验武成一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福大命大躲一险 验文验武成一军

一句话,便让罗英想清楚了,当初青龙帮也是如此,唯有能力和实力出众才会服众,否则简单的推上一个年轻人,也压不住众人,何况更加复杂的高阳县城,涉及更多不同的人,涉及更多不同的利益团体。要想真正的安身立命,只有自己掌握武装,尤其是在这乱世之中。

路修身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突然眉头紧锁,陷入沉思,轻声吟出几句诗词。多年的相处,罗英熟知路修身的任何习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准确地理解,可谓知音者也。

罗英回到书房,取出一张宣纸,铺在桌面上,路修身默默地跟了进来,提起笔,在上面写道:“有志青年参军去,一身戎装竞风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保国卫家乡。”这何尝不是年轻自己时的写照,在路家寨,幻想到英姿飒爽军人李一鸣,自己才会骑上快马,瞻仰偶像的家乡,才有了后来参军,直到今天主政高阳城。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县府里就走出了四位士兵。他们两人一组,抬着一张桌子放在闹市口,竖起了一面招兵的旗帜。两位士兵负责登记报名,另外两位士兵则负责检查报名人员的素质。

俗话说:“竖起招兵旗,便有吃粮人。”高阳的青年们正愁参军无路、报效无门,看到招兵旗帜,一时之间争相报名,生怕招满了不能报名而遗憾。

可惜,此次招兵的要求极高。不仅要进行体能测试,包含力量、耐力等常规检验,还要进行文化测试,要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还要会背诵几首诗词。只有顺利通过两项测试的人员,才会被登记姓名,成为一名正式的军人。

一些未通过体能测试的人直接放弃了;另一些通过了体能测试,但未通过文化测试的青年,则返回家中,拿起毛笔,疯狂地背诵诗词,并开始学习写字,以待未来的某一天继续应召。

一时之间,整个高阳掀起了一股学习的风潮。在这三天的招兵过程中,共有 300 多人通过了两项测试,他们全部发放了新式军装,配备了新式武器。与罗勇见面后,此部队制定了军旗,正式命名为“警备军”。从此以后,高阳有了四支队伍,分别是李牧士的军校学员、贾梁柱的护卫营、路洪水的卫国营、罗勇警备军,后人称之为高阳的“四大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