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闻焕章?武松闻言不禁一愣,立刻给闻焕章行礼,道:“见过闻先生。”他与闻焕章是初见,也不好说什么“久仰大名”之类的客套话,但对此人之名,武松是再熟悉不过了。

其实闻焕章在《水浒传》中戏份并不多,只在高俅攻打梁山时出来过一次,他献上招安之计,却不被采纳。而在武松看来,这个闻焕章的出现,分明就是在和吴用做对照。

闻、吴二人都足智多谋,有不亚孙吴之才,却都在山村隐居教书,属于典型的不得志人群。高俅攻打梁山,从安仁存调闻焕章做军师,这说明朝廷缺少这类人才,缺少人才却不采用,奇怪吗?

一点都不奇怪,拥有真才实学在这个大宋朝廷中是绝对混不开的。

吴用为了施展才学,只能落草为寇,在草莽中混得个军师名号;闻焕章更郁闷些,好不容易被朝廷征调了一次,高俅却宁可听一个济州老吏的毒计,也不用闻焕章堂堂正正的计策。

后来闻焕章写信给宿太尉,最终促成了梁山招安。

这个闻焕章是个人才,他从朝廷的利益出发,一眼就看穿梁山头领的需求,一封诏书,做成了十万大军做不成的事,还将梁山收归己用,实在是了不起!

三人落座,李助将酒食都打开了,闻焕章从屋内拿了碗筷出来,笑道:“二位知我老汉穷困,光临寒舍还要自带酒水,实在汗颜。”

李助道:“老师,你若要做官,至少也是主政一府的人物了,”

闻焕章摇摇头,笑而不语。

武松为酒坛启封,亲自给闻焕章倒上酒,道:“先生为何不做官?”

闻焕章道:“你为何不做都头?”

武松又是一怔,看向了李助。李助立刻道:“我与老师许久未见,老师怎知大头领做过都头?”

“武大头领做下好大事业,虽起于微末间,却已渐成气候,他日未尝不有席卷之势。老朽虽不才,多少也知道些天下事,对武头领便多些关注。”闻焕章道。

武松实在没想到,自己已经入了闻焕章的眼,谢道:“有劳先生了,武松惭愧。”

喝了几碗酒,武松几乎没怎么开口,只听李助与闻焕章闲聊,说的大多是梁山之事。劫掠富绅、清风寨救花知寨、连纵李家庄、扈家庄等等,凡事都无隐瞒。

闻焕章越听脸色越是难看,一碗一碗地灌酒,李助也不在意,反而越说越起劲:“朝廷大军要来了,这一次打得他们落花流水,至少能消停一年。”

“大头领,你志在何方?”闻焕章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武松已知道李助的来意了,他也知道闻焕章是大才,但此人既是读书人,便多少有些忠君报国之志,要想劝说他上梁山,非自己亲至不行。

但说实话,武松对闻焕章并不了解,他也毫无把握。

志在何方?从来没人问过武松这个问题,他自己却是想过的。

前世因为疾病缠身,武松的母亲请了一位高人,那人教给武松一个诵经的法,若心中不安,就一遍遍诵读《药师经》,必有奇效。

武松反正无事,便照那人说的做,一篇《药师经》不知被他诵读了几百遍。每次读到“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一切众生解脱魔网……”时,武松便会觉得心神受到震动。

但武松也常常自行发问:于凡夫俗子而言,哪里会有什么来世?而此刻被闻焕章一问,他不禁又想起这篇经文,脑海中似有一道电光劈落——自己不就是到了“来世”之中吗?

身处“来世”的莫大机缘既然选中了自己,这一世自当活得轰轰烈烈,才不枉上苍垂青。

武松站起身来,道:“小子狂妄,先生勿怪。武松之志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令一切众生解脱魔网’!”

闻焕章皱起眉头:“原来大头领是个信佛的,那么,何谓众生?”

武松道:“佛门所说的众生,是世间一切生灵。我口中众生,却只是说汉话、知汉文、穿汉服、用汉姓、行汉礼的大宋百姓!”

闻焕章闻言眸子一亮,连李助也双目炯炯,他也是第一次听武松袒露心声。

“请大头领详解,何谓魔网?”

武松淡淡道:“而今大宋,官吏如豺虎掠食,盗匪四起,对普通黎民来说,这世道便是一张无法挣脱的大网,连躲都躲不过。”

“只是如此吗?”闻焕章目中掠过一丝失望之色。

武松暗叹口气,作为一个后世来客,他知道的当然不止如此,便道:“我这几年时常会做一个噩梦,有一张更加凶恶残暴的魔网在北方的白山黑水间张开,它会将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牢牢缚住,绞成血肉齑粉!到那时,一群残暴如兽的畜生会闯进来,将眼前胜景变成人间地狱!”

闻焕章与李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之色。他们两个不是普通人,身具占卜之能,都曾不止一次为大宋江山问卦,无一祥兆!

每一次的问卦结果都是,大宋必失半壁江山,而这厄运之源头,正是来自北方!

武松所说的,比他们卜卦所得更加详尽!

李助问道:“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十年当见分晓。”武松道。

闻焕章道:“大头领可有危言耸听?北方辽国与大宋交好,多年未有战事了。”

武松道:“在下说的可不是辽国,而是女真。”

“女真?”闻焕章笑道,“区区女真,举族能有多少人,竟能撼动大宋?我却有些不信。”

武松道:“先生应知当今天下乱象横生。盗贼并起,草寇猖狂,良民受其涂炭不得聊生。究其原因,朝中奸人弄权,良臣不得上位,而高居龙椅那官家只知吟诗作字,不知百姓倒悬之苦,更不知国之将亡。”

“我虽居清河,也常闻天下事,听来往客商说,北地之民剽悍骁勇,常从南面交易铁器铸造兵器。他们常居苦寒之地,他日强盛起来,必定觊觎我大宋江山。”

“我敢断言,文宋必亡,唯有武宋才能救国安民,使大宋百姓不受外族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