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方浩洋正盯着电脑中的股票界面,一个劲儿呵呵傻笑,眼见,他要在股市上赚大钱了!

1996年,是中国股市神奇的一年。

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本是孪生兄弟。市场地位是平等的。然而事实是,上海市场的风头,似乎总是高于深圳市场。一直有“沪强深弱”之说。这直接影响了资本的流出流入、以及成交量。

当时的老股民们,这样形容两市的关系:上海打伞,深圳下雨。只要沪市一跌,深市就会趴下;上海涨三步,深圳才跟上一步。

在这种情形下,深圳相关部门,有了“和上海竞争”的念头!

首先,政府在政策和资金调动上,给出巨大的支持。

其次,1995年底1996年初,深交所开始主动出击,在全国各中心城市,设立了“客户服务部”,大打服务牌,拉拢客户资金。

交易所老总们,亲自带队,走访各地政府和筹备上市的企业,争取让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一段时间过后,投资者逐渐发现:炒上海股票不如炒深圳股票赚钱!!!

以深发展为例,1996年1月下旬股价不过5.9元,到了4月末已飙涨至15.9元,涨幅高达169%,而同期上海石化的涨幅不过30%。

市场人士纷纷惊呼,风头变了!现在是“深强沪弱”!投资者纷纷抛出上海股票,转身奔向深圳市场。

这下,上海政府坐不住了!

1996年6月5日,是沪股值得铭记的日子。几股实力强劲且肩负“特殊任务”的护盘资金,趁着开盘,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大举进场了。

一直表现温吞的沪市大盘股们顿时像吃了“兴奋剂”,放量飙升,上海市场的“井喷”并没有昙花一现,“神秘之师”又乘胜追击,发动了一波以“追赶深圳涨幅”为口号的超级行情。

面对“上海军团”气势汹汹的追赶,以“深发展”为“精神领袖”的深圳股市,反而跑得更快了。

被超越的感觉总是不好的,尤其是被小老弟超越!深圳市场的活跃,引起上海有关方面的重视。于是,上海继续发力!

1996年下半年,领导层做出铿锵有力的指示 ,“申银万国、海通证券要把上海股市大盘稳稳撑住,短期运作要坚决,中长期要冷静……要从舆论上为上海证券市场造势,从气势上压倒深圳!”

就这样,在各自政府意志的驱使下,沪深两市你追我赶,量价齐升,共同演绎了一段前后长达近一年半时间的牛市行情......

1996年无疑是大牛市,上证指数全年涨幅达65.14%,深成指涨幅更是高达225%。

“沪深掰手腕,股民乐开怀”的说法在市场广为流传。

这场股市鏖战,初衷是好的,但没按市场规则出牌,破坏了规矩。最终导致中央干预!

由于沪深两地动用大量资源哄抬股市,导致股票市场泡沫巨大。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管理层宣布恢复涨跌停板,沪深大盘应声跌停。

1997年6月,新华社发布消息,宣布经查实,1996年约80亿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拆借给部分证券公司炒作股票,相关机构负责人遭免职处分。涉及的金融机构包括深发展、工行上海分行、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广发证券和君安证券......

* * * * * * * * * *

方浩洋赶上了好时机!

1996年5月份,方浩洋用张小彤给的10万,在5月底,以10块左右,全部买了“深发展”股票。他看好到了年底,估计能涨到20块/股,那样,他就可以净赚10万。

但等半年才赚10万,他觉得远远不能满足......

3点一到,方浩洋关掉电脑,站起身,做了几个伸展运动,拿起桌子上的香烟,走出书房,走向客厅,来到阳台。

8月初的深圳,骄阳似火,似乎每一片树叶,都被烤得冒出腾腾蒸汽。

阳台用高档隔音玻璃包了进来,抵挡住了外面的炎热。客厅又吹过来马力十足的空调风,舒服极了。

方浩洋点上一支烟,抽了几口,静静地看向窗外的小区。

小区绿化很好,虽然孩子们都放暑假了,但这个点实在太热,花园里、泳池中,几乎没有人。

房子是张小彤的,是单位分配的福利房。三房二厅,装修豪华。这几天,方浩洋就住在这里。

为啥他要住这里呢,因为他妈妈来深圳了。

高校放假,方妈妈前来探望儿子,还有,皓月。

那他不用陪妈妈吗?当然不是!只是,他如果整天呆在家里,母亲和皓月就会知道他不上班,就会唠叨,给他压力。这他可受不了。

赚大钱的人,谁会朝九晚五地上班啊!可惜他们不理解!

第一个礼拜,他谎称向公司请了假,陪了母亲一个礼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