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玄幻 > 三国群英戏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充满怨恨的张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充满怨恨的张绣

“主公!”张绣部将胡车儿急忙前来汇报,“曹军先锋夏侯惇,已经在淯水扎下营寨!”

张绣听后吃了一惊,急忙宛城城楼上,看着城下的曹军大营,不由得心生寒意。

谋士贾诩「字文和」劝说张绣道:“主公,曹操善于用兵,帐下文臣武将,又都是能征惯战,现在又亲举大军十五万,兵分三路而来,足见曹军势大,一旦交战,宛城必破,不可与敌。”

张绣说道:“那派人向刘表求援。”

贾诩说道:“曹操有天子的征讨诏书,刘表他不敢前来。”

张绣问道:“那依先生的意思,我该怎么办?”

贾诩说道:“如今令叔亡故,刘表之军又不足为靠,以在下看,不如……打开城门,率众归降吧。”

“什么?!”张绣吃了一惊,“这么说,先生是想让我去曹操的帐下,做一个低眉顺目的败军之将?哪有你这样的谋士,你就这么点儿能耐,给我出能打赢曹操的计策啊!”

贾诩劝说道:“主公,在下愚笨,不知道如何打赢曹操,只知道活命的办法,当然,在下也很清楚,主公也是有脾气的,可是真的不能惹怒曹操,他今日可是下定决心一绝死战的,肯定想要击垮我们,然后到处宣扬,说自己比刘表强。”

张绣心中不悦,说道:“曹操那家伙确实可恨,不允许任何人踩在他的头上,所以才长不高!”

贾诩说道:“主公说话小心一点儿吧,徐州的百姓们现在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今天就咬咬牙,低个头吧,曹操那家伙的刀刃近在眼前,刘表大人的援军远在天边,想活命,就要陪笑,这是时也,势也,此为上策。”

张绣无奈,听从了贾诩的意见,打开宛城城门,让曹操「字孟德」进入宛城,张绣捧着印绶,和贾诩跪在城门旁迎接。

张绣说道:“司空大人,罪将张绣投降,现在我们要离开刘表,全心侍奉司空大人,请您收下我和我的部下们吧!”

曹操得意的看着张绣,对其他人说道:“将印绶拿下。”一旁的典韦拿过印绶,曹操更加得意,对张绣说道:“牵马带路。”

面对曹操如此侮辱,作为降将,张绣只能忍气吞声,为曹操牵马,进入宛城,曹操不由得仰天狂笑。

路过贾诩身边,曹操让张绣停了下来,笑着问道:“你就是贾文和?”

贾诩回答道:“小人贾诩,见过司空大人。”

曹操笑着说道:“我早就听说过先生大名,李傕、郭泛那两个蠢货要是能够重用先生,孰胜孰败,未可知也,我想请先生作为我的谋士。”

贾诩却拒绝道:“当初小人跟随李傕,得罪了天下诸侯,现在跟随张绣,他对我言听计从,小人不忍舍弃。”

曹操也没有接着理会贾诩,还沉浸在张绣投降道得意之中。

曹操得以不费一兵一卒顺利进城,其他部队接着驻扎在城外,军寨的栅栏连接有十多里,张绣就在城中设宴款待曹操。

。。。。。。。。。。

张绣的军营之中,张绣正在招待曹操和他的部下们,曹操喝了很多酒,都已经快醉的不省人事了,一口酒喷在面前张绣的脸上。

曹昂「字子修」关切的问道:“父亲,您没事吧,您还好吗?”

曹操笑着说道:“哈哈哈,张将军,实在是不好意思,好久没喝,不胜酒力呢,来来来,你别动,我帮你擦一擦,我们现在是一家人啊……”

张绣虽然面带微笑,但是是在强忍怒火,心中骂道:“曹操这个混蛋,现在是在故意找茬吧?还是第一次近看他,身材矮小,穿的是什么衣服啊?果然很一般!”曹操吃着饭突然大笑起来,衣衫不整,很是随意。

张绣眼神示意一旁为曹昂倒酒的贾诩,悄声问道:“文和先生,我是不是不应该投降?”

贾诩说道:“主公,你可不要小瞧曹操,那个人极其表里不一啊!”

张绣却不以为意的说道:“呵呵,那又怎么样?人不都一样?这么吊儿郎当的人,竟然以皇帝的名义掌控着宗庙社稷,说实话,用一把短刀,我能在一息之内,取下曹操的项上人头!”

就在张绣想着如何杀死曹操的时候,张绣这才注意到曹操身后的典韦,典韦正手持大斧,在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如果张绣刚刚准备杀死曹操,那么死掉的绝对不会是曹操,而是张绣自己!

典韦在其乐融融的宴会现场,也彻头彻尾的保护曹操,每当曹操斟酒的时候,他就会举起巨斧,盯着对方看,大家都很害怕。

张绣瞬间感觉脊背发凉,说道:“典……典韦!他一直都在那儿吗?这家伙真让人毛骨悚然,沉重的长矛在他手里就跟小木棍儿没什么两样,觉也不睡,时刻守在曹操身边,别说暗杀了,连曹操的一根汗毛都动不了,该死的!”典韦力大无穷,将十几把沉重的长矛像箭一样甩向敌人,时刻守在曹操身边,也不回家。

贾诩说道:“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猛将层层守护在曹操周围,典韦、乐进、许褚、于禁,以及夏侯惇、夏侯渊等亲戚,当然,就算如此,也是能够杀掉曹操的,可是……曹操根据地的粮食生产量每年大幅度上升,粮食就是军事实力,曹操会越来越强大的!所以说请您笑,一定要笑!”曹操听取谋士毛玠「字孝先」的农业改革政策,提高了粮食产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