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流放后我带全家造反了 > 第234章 制定制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珍娘盯着她笑,“唉,我们这帮老人有选择的余地吗?反正你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呗。总得有人去啃最硬的骨头不是?”

周厚芳有些惊讶于两个人像是姐妹至亲一般的感情,同时也发现徐振英的另外一面。

你要说徐振英难伺候,似乎并不难,只要你把工作做好就行。

可你要说她好伺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光是这两天,徐振英就临时抽考了她好几回。直弄得她是心惊胆战,随时随地的翻小册子看自己是否有遗漏的事项。

然而更多的,是心慌。

钱珍娘竟然真的要去其他岗位?

那到时候这所有工作不都得她独挑大梁?

一种无法喘息的压力感和窒息感瞬间袭上心头。

到了真正开大会的那天,周厚芳几乎见到了所有徐家班子的核心成员,除了远在黔州的徐音希,方家兄妹、刘大壮、明小双、莫锦春等人陆续出现。甚至远在晔县的王兴业也舟车劳顿赶了过来,足可见此次会议的规模。

周厚芳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徐振英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开会。各种大会小会,得提前联系、准备会务、发言流程、形成文书,几乎是她这几天工作的主要重点。

许是秘书一职作为天子近臣,地位非比寻常,因此所有人走进来第一时间都会先看她长什么样子,甚至还有人主动跟她打招呼。

不过相较于大周朝官场上的互相吹捧和曲意奉承,周厚芳还是觉得徐振英这边的风气更好,他们是纯碎出于工作上的交流跑来说上两句,大多是天气如何,是否习惯等充满关切的方式,倒是让周厚芳心里一暖,对这帮反贼有了更深的认识。

也难怪外面的人都叫他们青头帮,瞧他们一个个的,不管男的女的,除了上了年纪的,女子全都剪成了齐肩发,而男子竟然直接是寸头,远远看着像是寺庙里的僧人。

周厚芳还发现,徐振英的人非常看重时间观念。她这几天刚学了认大堂里的钟表,发现不到九点,全部人已经到齐。

很快,大会议室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人。

甚至徐振英还请了之前岚县那边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如刘建林等人。

徐振英带着五名亲卫队准时出场,她一入座,会议室里小声议论的声音立刻停下。

周厚芳连忙在钱珍娘的示意下坐到徐振英身后的小桌上。

随后,所有人齐刷刷的打开随身携带的小册子。

动作倒是统一,让周厚芳叹为观止。

“伴随着我们的盘子越做越大,有些事情迫在眉睫,比如说行政制度。大家有什么想法,觉得我们是按照大周朝的三省六部制度,还是之前的三公九卿制度,抑或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一个更适合我们的制度。我知道,咱们呢,就是一个很大的草莽班子,可能之前很多人没有接触过行政制度,也不甚了解,不要求每个人发言,只要求你们多听多思考就好。”

说到这里,徐振英明显感觉到有人暗自松了口气。

唉,这事也是太难为他们了。

谁知道他们半年多前还大字不认识一个,眼下却要制定起国家行政制度来,他们怕是一辈子听都没听过,徐振英实在不好勉强,只能寄希望于受过大周朝传统应试教育的方询、胡维、莫锦春、王兴业等人。

甚至精明如明小双、刘大壮等人,都显然不知今天在讨论什么内容。

只有几个读书人眼睛明显一亮,很明显知道今日与会的重要性。

眼下就开始讨论行政制度了,是不是意味着徐振英很快就要扩张领土了?

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强大到不得不考虑行政结构了?

胡维捋着胡须,缓缓说道:“城主,大周朝的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相对来说已经是很完善的行政结构。现有的三省六部能够互相合作,互相制约,提高效率,又避免了权利过度集中,确保皇权的稳定,我们若是直接拿来用,也不是不可。”

方询却道:“三省六部制是为了约束宰相权利,将宰相的权力分散,设置三省来互相制约,但是这样一来,会导致多个职务行使相权,机构冗杂,互相推诿或集中揽权,导致效率低下。咱们既然是新朝廷,自然要考虑采用新的行政制度。”

徐振英却道:“大周朝的制度能延续这么多年,自然有他自己的优越性,我们作为新生力量,要建立自己的行政架构,难免要从大周朝借鉴些许。但是大周朝的制度有弊有利,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无论多好的政治制度,最后都是落在人之一字上面,因此就看我们如何规避风险。我倒觉得要改革大周朝的政治制度,无非是以下几点。”

这下,所有人都握着铅笔,埋头开始写着。

只有方询、胡维等人一脸兴趣和期待的样子望着徐振英,似乎很想听听她的高见。

如今徐振英说什么话他们都不觉得稀奇了。

也完全不会考虑徐振英的年纪和阅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