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季汉大司马 > 第575章 权臣不好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224年,章武六年,夏五月。

刘备让徐庶归京任辅政大臣的手段英明,其空出的江州由诸葛亮开府兼任州牧,而武汉位于江州之中。

霍峻虽处武汉,但却无法调动中枢资源,需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二者既互相配合,亦互相钳制。故而南汉朝上非霍峻的一言堂,某些问题上需要诸葛亮配合。

在霍大司马上台执政两个多月时间内,在诸葛亮的配合下,凭借霍峻的威名以及诸葛亮的手段,除益州外,余者诸州郡渐安。

尚书台,议堂内。

霍峻坐于榻上,正与御史大夫徐庶谈讨政事。

刘备时期不大用蜀人,除了吴楚士人侵占政治资源外,亦与蜀人自身有关。如王累宁死不降,郑度归隐不仕,张松降后自大等事,已是惹到刘备。加上为了回馈楚人,刘备则是不太喜欢用蜀人。

霍峻点了点头,说道:“孔明、元直之言是为良见,今与国有益,峻安能阻之?”

“仲邈欲令~”

说着,霍峻停顿了半响,再说道:“今益州五郡乱,峻以为宜当借此良机入蜀,且征且抚,征辟贤能高才出仕,或征入公府,或拔为郡县长官。如此既可开门路与蜀人,亦可省冗官。”

霍峻抿了口茶,说道:“元直既有见解,但说无妨。”

霍峻沉吟良久,问道:“元直可有与孔明谈及此事?”

徐庶沉吟少许,说道:“大司马如欲结案息事,将尚书郎习郁、县长熊佳下狱论罪即可。如欲细究,宜当借此事而有所作为。”

书郎习郁之所以帮熊佳拦截奏疏,因为熊佳妻子为习郁妹妹。长沙熊氏与襄阳习氏有姻亲关系。在习氏的帮衬下,熊佳得以入蜀为官。今习郁为了熊佳隐瞒渎职,不断拦截下唐侃的奏疏。

诸葛亮点头应和,说道:“蜀中闭塞道路,易生贼乱;南中自恃险远,杀官长吏。以上二者,如能不收其心,则日后倾国北伐,恐会反复为乱。”

霍峻让侍从为徐庶奉茶,说道:“君负责此案,不知可有高见教我?”

徐庶非楚人,吴楚二地的利益与他无关。今考虑到政治平衡问题,他必须如实向霍峻汇报。

以霍峻今下的身份,以及南汉面临曹丕随时南征的风险,自然不可能西进巴蜀。今下正儿八经有资格者,唯有丞相诸葛亮了。

至于诸葛亮是否会怀疑霍峻排挤他,只能说要看霍、葛之间的交情,是否经得起考验。幸诸葛亮心胸坦荡,他与霍峻相交十余年,经历不少事,岂能不信霍峻?

少许,诸葛亮与徐庶先后入堂,三人互相行礼。

霍峻率先开口,说道:“元直所言之事,今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善!”

唐侃不满熊佳为渎职,欲寻督邮弹劾熊佳,但熊佳为楚人背景深厚,弹劾不动。为寻公正,唐侃不断上疏奏疏,但皆被尚书郎习郁拦截下来。

汶山郡主簿唐侃,上京状告县长荒废政事。彼时这件案闹得沸沸扬扬,且还惊动刘备。刘备为核查这件事,特让徐庶转迁御史大夫。

黄元掀起叛乱、唐侃千里谒京,以上发生两起的事件,不如看成提醒大汉因当调整政治资源分配的信号。

霍峻微微颔首,说道:“陆伯言能征讨蛮夷,却不能安抚士人,亦不能塑建州郡。是谓平南中之乱易,抚西土之人难。”

“曹丕遣使南下,其意非善。”霍峻笑道。

因刘备以怀柔的方式上位,其为南汉造成的冗官问题不小。如单说南郡、襄阳二郡,其曹吏不下千人。今下不可能为拉拢蜀人,再滥发官职。

其之所以能拦截下奏疏,因县主簿官职卑微,不入中枢之眼。习郁本以为唐侃会知难而退,却不料唐侃这般较真,跋涉数千里,跑到武汉上疏,拦也拦不住。

徐庶拱了拱手,直言不讳说道:“回大司马,尚书台为汉室之枢密,而台郎显职,仕之通阶,宜当重之。自陛下立基开业以来,然多用吴、楚为台郎,或一郡七八人,或一州无一人。此当多寒人心,宜令均平,满南土士人之望。”

今形势发生变化,政策因随之而发生变化。不可用旧时之政,以治今下之世。

徐庶经数月的研究,已查实唐侃案前后经过。都安县长熊佳自上任的两年多时间内,因痴迷樗蒲,又好饮酒作乐,政事荒废,案件堆积。

闻言,霍峻稍微而思,便明白徐庶的意思。

徐庶蹙眉而思,说道:“如大司马之言,征讨南中之人,当征讨平乱,而后安抚士人,建设州郡,重塑巴蜀朝秩序。”

尚书台自被刘秀所重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三公九卿的工作职能;后世所耳熟能详的三省六部制,实际上是从尚书台衍生而出。

“峻初掌朝事不久,劳君请孔明入堂,同商此事。”霍峻说道。

自南中叛乱以来,霍峻就有打算清理南中豪强,或给益、梁二州士人腾位置,或给冗官们安排职务。

诸葛亮听懂霍峻的意思,笑道:“实如仲邈所言,能入蜀治三州,外平贼乱,能抚民众,当属仲邈。然令仲邈入蜀,却有牛刀小用之嫌。且曹丕动向未知,仲邈身肩重责,不宜轻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