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 第103章 名人雅士齐聚,“三绝”嫉贤妒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章 名人雅士齐聚,“三绝”嫉贤妒能

“对,还有同为四大才子的文士明,亦是如此,名扬四海,可五十余岁才通过乡试。”

…………

一旁的苏方正听着这些人的议论,则是皱起了眉头。

果然如传言那般,这“三绝”“四秀”对那小子成见极深啊。

仔细想想,也难怪他们会如此敌视他。

在那小子声名鹊起之前,中原文人雅士,人人吹捧他们师徒七人。

他们师徒七人,同气连枝,互相造势,再加上他们确实有才华,声望愈发隆重。

谁曾想,自今年以来,随着文曲星在书画、诗词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不但在中原开始传颂,甚至在两京、江南都小有名气了。

如此令人瞠目的天赋,如此迅速的名望传播,如此恐怖的成长速度,又怎能不令人嫉妒呢?

更何况,那小子最为擅长的恰恰是“三绝”最为得意的“书”“画”“诗词”。

以一人之力,硬撼三人最为得意的成就,甚至还大有超越之势。

而今,又一跃成为科考上的新星,力压众童生,一举夺得院试魁首。

这股强势的后浪,已有将他们这些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可能了。

在苏方正看来,“三绝”“四秀”除了嫉妒那小子的“名”之外,恐怕还有“利”上的嫉妒。

有“名”,便能有“利”。

“三绝”“四秀”师徒七人,俱都喜歌姬、好艳舞,讲排场、爱脸面。

挥霍无度,全靠“名”得来的“利”来维持。

如今,“名气”被挤压,“利益”当然受损了。

如此一来,焉能不敌视那小子?

苏方正想到这,摇了摇头,冷笑不语。

这“三绝”“四秀”也该受点挫折了。

正在这时,那位祁县刘县尊、蔡举人走来,向苏方正微微拱手:“苏兄来这么早啊。”

“哈哈,今日宴会,就是我操办的,不来早不行啊。”苏方正拱手回礼,一脸的和善。同时,也不忘看向那位蔡举人:“这位想必就是文曲星的先生吧?”

“不敢,不敢。”蔡举人不敢怠慢,拱手还礼。

他虽说是举人,对方只是一介商贾,可要知道苏方正可不是普通的商贾。

他是拥有三品谏议大夫官衔的皇商。

二人一番客套后,算是熟络了不少。

苏方正忍不住询问道:“蔡兄,听说赵公子要出属于自己的文集?不过,他院试的几篇文章,真的很亮眼。”

蔡举人听后,神色中洋溢着骄傲:“那小子确实进步很快。那几篇文章我看了,都非常出色。至于他出版文集之事,我倒还未听他说起。”

谁知,就在这时,一旁的“画绝”司马中,冷然一笑:“呵呵,真是天朝之大,无奇不有。专门文集?我大周立国一百余年,还未曾听过稚子出文集。”

一旁“四秀”之一的王逢,也跟着笑道:“岂止是我大周,恐怕就是历朝历代,都未曾有过此事。”

刘县尊一听他们的语气,顿时露出愠色。

这二人也算是中原知名的文人雅士了,竟是如此的嫉贤妒能,真是长见识了。

蔡举人本就与他们有罅隙,此时见他们师徒寻衅,当然不会惯着他们。

“呵呵,我大周太祖皇帝,揭竿而起,率领诸公驱除鞑虏之时,也有目光短浅之徒,以门第,出身来攻讦太祖,言古之以来,从未有低贱之人能一统山河。”

“结果呢?太祖皇帝以他丰功伟业,向世人证明,谁才是真龙天子,谁才是低贱之人。”

司马中、王逢师徒脸色顿时铁青,因为这段话在《圣言祖训》中确实有记载。

同时,也激励着不少心怀理想壮志之人。

用《圣言祖训》中的话来反驳人,一向是很有力量的,很少有人敢据理力争。

这次也是一样。

王逢脸色铁青通红,极为愤怒,却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不过,那司马中终究是老狐狸,心思机敏的他,立即抓住蔡举人话语中漏洞:“哼,赵麟黄口小儿,岂能与我大周太祖皇帝相提并论?蔡襄之,你拿他来和太祖皇帝对比,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