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45章 更夫走夜路,见女子鞋不沾泥有蹊跷,撒把糯米逃过一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5章 更夫走夜路,见女子鞋不沾泥有蹊跷,撒把糯米逃过一劫

明朝末年,南京府定海县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子里住着一户姓高的人家,男主人高全德是一个更夫,妻子李氏温柔贤淑,儿子高子明勤劳孝顺。

高全德是一个更夫,夜晚打更,白天只睡两三个时辰,然后去山上打柴卖钱。

李氏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子,在家里纺线织布,做鞋子去集市上卖,补贴家用。

高子明聪慧伶俐,五官清秀俊朗,而且心地善良,也很孝顺,从小就知道心疼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他还会时常帮助村子里的孤寡老人砍柴,收庄稼,打水等,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一日,高子明去河边割草,看见几个放学的孩子在过桥,其实那桥就是一根木头搭建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独木桥,孩子们摇摇晃晃的走在上面,看起来让人胆战心惊,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河里。

这里的河水虽然流淌很缓慢,但是有两米多深,几岁的孩子掉进去也会很危险的,高子明看到这种情况,就想着在河上搭建一座木桥,这样孩子们过河就容易多了,也不会有危险了。

他是一个行动派,想到的事就会立刻去做,从不拖泥带水,于是他每天上山砍木头,然后一根一根地背到河边,村民们不解,问他干什么,他就说了自己的想法。

有人劝他还是不要浪费力气了,那个独木桥走那么多年了也没有出事,他这是杞人忧天,还有人嘲笑他自己又没有孩子要过桥,干嘛多管闲事,不过也有一些好心的村民,主动过来帮忙。

高子明为了架桥,起早贪黑地忙碌,高全德得知儿子在架桥,也很支持,抽空去给儿子帮忙,两个月后,一座崭新的木桥已经坐落在村东的那条小河上,那些有孩子的人家都说高子明干了一件大好事,以后刮风下雨他们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会掉进河里了。

高全德夜晚打更,白天砍柴,睡眠时间很少,高子明心疼父亲,多次要求替父亲打更,可父亲心疼儿子,又怕夜里招惹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不同意他代替。

一日,高全德卖完柴火,就往家赶,可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浑身都湿透了,秋天的雨水是冰凉的,回到家里就染了风寒,浑身发冷,身上滚烫,高子明见状,赶紧去邻村给父亲请来郎中诊治。

郎中开了几副汤药,临走时重点交代,一定要避风,不要到外面去,高子明送走郎中,又给父亲熬药,吃过晚饭外面的雨还没有停,不过下的不大。

天一黑,高全德就要起床去更房,却被高子明制止了,说道:“郎中说让爹爹避风,不要出去,这样身体才能快些恢复,打更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打更看似简单,其实不是一个轻松活,更夫不但要胆大心细,还要能吃苦耐劳,为了能给村民们报告准确的时辰,不能有半点马虎,一般都是用点香的方法来确定时辰,在一定的时间内要走完自己负责的区域,才能到更房里休息一下,但不能睡觉。

打更人除了要准确地给村民们报时外,很多时候还会帮助村民们干一些其他事情,如果有人半夜生病,尤其是男子生病,女人外出不安全,就会让打更人帮忙去请郎中,高全德做更夫二十多年了,够胆大心细,时辰掌握的也非常准确,干起来得心应手。

他担心儿子太年轻,没经历过事情,夜里有什么状况怕吓着他,也怕他把时辰报错了,于是就说道:“不行,今天还下着小雨,你就不要去了,以后我带你几次,你才能单独去。”,说着,高全德就去拿雨衣,准备穿上出门,却感觉眼前一花,差一点晕倒。

高子明赶紧扶住父亲,把他扶到床上躺着,不由分说,戴上斗笠,拿起雨衣就出了家门,他来到更房,拿起铜锣和梆子就开始走街串巷,给人们通报时辰。

高子明在管辖的区域转了一圈后,就回到了打更房,点了两炷香,就到了二更天,他嘴里喊着:“关门熄灯,小心火烛”,又点了两炷香,就是三更天了。

此时雨越下越大,高子明把灯笼挂在胳膊上,一手拿着铜锣,一手拿着梆子,口里喊着:“三更已到,平安无事”,他走到一个房屋拐角的时候,一阵冷风吹过,他不由的打个冷战,继续往前走。

突然,他听到有一个女人声音在叫他,“更夫!”,这三更半夜的,怎么会有女人的声音,高子明立刻警惕起来,他听父亲说过,半夜三更容易撞到不干净的东西,想到这,他浑身的汗毛都竖立起来了,头皮子发麻,心里念叨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他强作镇定,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喊:“三更天到,平安无事。”,刚走几步,那个声音就又响了起来,“更夫,等等!我丈夫病了,你可否帮我请个郎中来?”,这下,高子明听清楚了,这是村里赵老太的声音。

高子明回头,就看见赵老太站在雨里,头上戴着一个斗笠,朝他走了过来。赵老太说她丈夫病了,让他帮忙去找郎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