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吾辈楷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八十八章 “吾辈楷模”

对面的襄城伯和武安侯,妥妥的软柿子啊。

「报!」

「***先锋人马已在石沟城北十里之外布阵!」

「报!鞑靼往石沟城北调近万兵马,有强弩和厚盾抵挡!」

「报!***派出两路骑兵,绕道于我军两侧,人马数量不详……」

随着与鞑靼主力营地的靠近,更多的前线战报传来。

杨一清这边的人一听,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不是说好了,鞑靼人不准备恋战,会选择退走,再去吃襄城伯和武安侯的两支兵马?

怎么看架势……鞑靼人完全是布置好了口袋,等着我们往里面钻呢?

杨一清大喝道:「狄夷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他们到现在都还没认清楚局势,敢跟我大明边军正面作战的,都已兵败溃散,想想火筛,再想想我大明官军横扫潢水、官山!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传我将领,全速出击,前军预备应战!」

杨一清领兵往鞑靼人的主防御区攻击而去。

集团作战,甚至排开了架势,一万多兵马聚集在大概二里范围之内,也是因为石沟城以北地势开阔。

在杨一清所部距离石沟城不过七八里时,远远就已经能看到石沟城的城墙,石沟城作为大明于河东到陕甘之地的要冲,这里也作为大明驿站交汇之处,虽然只是一座土堡,不到一里见方,但其因为周边近百里之内没有旁的城池,这里的战略意义也非常大。

鞑靼人的布阵已在前方四五里之处。

鞑靼没有展开攻势,或许是鞑靼人之前冲怕了,每次跟大明的火炮阵交锋,鞑靼人总想以骑兵的优势,想把大明的火炮阵给冲散,最初或许还真有一定的效用,但随着大明将士配备了中近距离的燧石铳之后,鞑靼人发现往前冲就是找死。

所以这次巴图蒙克明显是改变了战术,先结阵,等着大明的阵型往前压,也是他们知道大明的火炮推进速度并不快。

打不起,躲得起。

「大人,鞑靼结成几条长蛇阵,彼此距离有数十丈,辅佐以盾牌和木车等,似乎在盾阵之后有骑兵潜藏,离我们不过三里,但他们还没有发起攻势。」

郭鍧作为前军的主帅,已经领兵往前面去了。

而过来跟杨一清传话的,是宁夏副总兵高丕,高丕负责的是阵中的火铳阵,随时听令于杨一清。

杨一清看了看天上的旭日,再往东西两侧瞅了瞅,问道:「鞑靼两翼的人马距离我们多远?」

「也是三四里的样子,我们两翼的人马几次冲上去,对方似并没有要大举回撤的意思,周旋两阵,双方还没损伤。」高丕道。

杨一清点头道:「阵前的拉扯没有意义,那就冲对方的阵势。若是能知会到城内,让石沟城守军一并杀出来,断其后路。」

高丕道:「城内并无出兵的迹象。」

在高丕看来,指望石沟城内驻守的三百兵士杀出来,根本是不现实的,鞑靼可是三万兵马,三百人出来连送人头都不够用,何况城内也只有一门炮而已。

「在距离***二里之内,开始放炮,打乱鞑靼人的阵脚!上!」

杨一清厉声道,「鞑靼人想当缩头乌龟,这次就让我们来主攻,这炮,他们是守不下来的。」

「轰轰轰……」

随着大明宁夏一路人马展开火炮攻势,石沟城一战正式打响。

而在城东二十里之外,李鄌和郑英两路人马都在隔岸观火,或者说是在观察形势,当得知开打的消息之后,两路将士心中还是有震撼的,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杨一清到底带了多少人马来,但料想兵马数量必然不如鞑靼人多,甚至是远不如。

就这样……杨一清还敢正面与鞑靼交战,这两路将士不服都不行。

「还真敢打呀。」

在李鄌的中军营帐中,在得悉开战的消息之后,李鄌便如此直接评价。

崔元看了看周围几名将领,别看他们这路人马不多,只有两千兵马,但随军的将领级别却不低,也是因为这次出征河套,朱晖麾下集结了一大堆等着混资历的勋臣和将领。

崔元对李鄌劝说道:「若是前方交兵紧迫,而我们置同袍将士于不顾的话,朝廷必然会追究责任。」

「本将自然知道。」

李鄌站起身来,他也很焦虑。

谁让杨一清是个「莽夫」呢?

本还指望杨一清知难而退呢,现在倒好,这是把东边两路人马架在火上烤。

一旁名叫宋起的将领道:「如今我们面前有鞑靼数万兵马,我们能将他们牵制住,也算是给他们交战赢得战机。或许鞑靼人就等着我们自投罗网呢?」

了解李鄌的,还是跟他一样有贪生怕死心思的将领。

大明的将士习惯了打守在关隘内的防御战,很多人还没改过这种习惯,甚至心理上还带着一种「主动迎战必死」的心思,能退缩的时候也不会主动去触霉头。

李鄌道:「说得有道理,现在不是我们不上,是前方条件不允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