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四百四十七章 权力分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看似他是被杨鹏取代了,但他获得了获取军功的机会,若是他能在宣大一线,协助王守仁取得军功,那等他再回京城时,地位会远比现在更高更稳……

他跟张周的关系,并不属于敌对,甚至属于“互相利用”。

张周需要宁瑾在太监中的声望,帮他稳定人心,为杨鹏接掌御马监做铺垫,而宁瑾自己则需要张周的威望,来助他获取军功。

要知道,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去跟王守仁混的,现在王守仁算是张周在九边各镇的“话事人”,谁都觉得跟着王守仁混一圈,那功劳蹭蹭就落到头上来了。

“陛下最近在为火筛进兵草原不顺的事而烦忧,火筛已在过去半个月内,六次发信回来,请求大明出兵协同,照最后两封求助的内容,他似乎已经陷入到鞑靼小王子的重围了。”

张周笑着说道。

宁瑾道:“蔡国公之意,是要以西北之兵,对火筛倾囊相助?”

张周问道:“宁公公有何意见?”

“老身……”宁瑾显得很谨慎道,“不敢随便议论如此之大事。”

张周笑道:“总要看情况而定的,对我们来说,狗咬狗一嘴毛才是最好的结果。火筛被鞑靼小王子所灭,是大势所趋,他的部族早已没了先前的锐气,如果都指望大明的火炮、火铳去协助作战,那还用他火筛作何?大明自己就去战了,何须用他?”

宁瑾道:“那就是坐视不理?”

张周微笑摇头道:“这还要看三边秦总制和宣大新建伯等人的决策了,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一切都要看情况而定。”

宁瑾心中奇怪。

他在想,这过去两年,九边各处的战略,不都是出自你的策划和实施?

还是说火筛的段位不够,你就把这种重要的驰援火筛的决策,交给西北边镇的将官了?

张周笑道:“在这里也算是为宁公公你饯行了,待你归来之时,你我再于此把酒言欢。”

“多谢蔡国公提点。”宁瑾也没觉得从张周这里得到什么有效的指点。

但有一点……

看起来张周已经具备了统调他们这些太监的实力,在应付他们方面显得很自然。

他本来还想在张周面前评价一下杨鹏,但想到现在自己跟杨鹏已经成为直接的竞争关系……或许张周这个“上位者”就是想看他跟杨鹏窝里斗呢?

杨鹏说的话,故意让他听到,回头再对他鼓励一番,让他去大同好好办事……

这就是典型弄权之人的手段了。

……

……

宁瑾离开。

第三人来访的,仍旧是太监,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宽。

陈宽算是宫里的老人,在司礼监中地位也很高,要不是皇帝突然重新起用了李荣,他陈宽就是首席秉笔太监并能提督东厂……现在的陈宽则略显落魄一般。

在阁臣和翰苑出身的官员面前,陈宽仍旧能保持不低的地位,足以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在张周面前,他就显得底气不足了。

见礼之后,陈宽落座。

又是一杯酒,一席话。

“这是一份手谕,陈公公看一下。”张周说着,把皇帝的一份诏书,递到陈宽面前。

陈宽警觉性比较高,他先往旁边站着的小长今身上瞅一眼,还在好奇张周怎么待客的时候要找个小姑娘在旁站着,却是想到自己只要不乱说话,那小姑娘应该不会知晓太多。

可当他看到面前诏书内容时,还是吸口气:“……命司礼监太监陈宽。同兵部尚书张周,查选三大营及各监局卫所杂差军士之精壮者补团营不足之数,其团营之老弱者退出别用……”

陈宽道:“陛下之意是?”

这份东西,等于是对三大营的一次新老更迭。

大明京营很多人都已经老迈昏聩,吃空饷的情况很多,京营的训练和作战能力也是大打折扣,这种前提下,如果皇帝未来想“御驾亲征”,指望这么一群歪瓜裂枣一般的京营将士,结果是可以想象的。

没有趁手的军将和士兵,再好的兵器也是白搭。

张周道:“大明京营的军户,裁革之事也势在必行,多少年了,若是不能做到锐意进取,陛下五年平蒙的计划,恐怕就难以实现。”

陈宽心想,五年平草原?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不过是糊弄一下君王,赚取一点政治资本,你张秉宽这是要大刀阔斧改革啊。

你不知道改革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要承受反噬的?

“陈公公,我的计划是这样的,京营士兵若是不能胜任日常的训练和作战之用,仅仅只能完成一些役夫的作为,那就不如让他们归于工匠之事,把正营将士的位子空出来,由其余地方的将士进行填补。未必需要从京师周边来征调,这从西北各处调遣精兵前来,也未尝不可。”

张周所要执行的一些计划,跟后来朱厚照所执行的“外四家”,也就是边军入卫很相似。

正德时期,因为中原地区发生了刘六刘七起义,京营作战能力大受考验,朱厚照听从钱宁等人意见,从边镇调兵马入戍京城,并从此形成规则,在之后数十年之间算是令京师的戍卫层级高了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