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四百零二章 负了女先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

朱佑樘听完之后,只是微微颔首,面色波澜不惊。

萧敬笑道:“陛下,这两日宁夏的战情也并未太紧张,倒是甘肃等处传出,有鞑靼骑兵活动的迹象。安边侯和那位宁夏巡抚,一路往西北去,应该正好能挡住鞑靼人的野心。”

“朕是让他们去主动出兵的,不是让他们去固守城关的。”朱佑樘面色一沉道,“杨一清虽不是秉宽所举荐,可他为何明知稍微迟个半日左右,便可见到莱国公,商讨西北边情,得到一番指示,却以公务为由执意北上,他有这般的自负认为此战定能获胜吗?”

萧敬脸上的笑容僵住。

皇帝果然对传统文臣所举荐的人,还是不满意了。

他心想,还以为陛下是想平衡西北局势,不让张秉宽的人插手三边事务,但陛下心中只对张秉宽信任有加,似乎陛下更想让杨一清成为张党之一,换个法子让张党融入到三边政务中。

但好像……姓杨的没领会陛下的深意啊。

牟斌低着头,他知道此问题并不需要他的回答,皇帝的问题更好像是在羞恼于杨一清对张周的视而不见。

萧敬请示道:“那陛下,是否赶紧让莱国公写一份宁夏用兵的方略,以快马传到宁夏?”

“哼!”

朱佑樘冷哼道,“给个锦囊,跟面授机宜,效果能一样?既然杨一清无心听命于秉宽的意见办事,那就算给他锦囊,他能照做吗?还是说在朝中某些人看来,以为鞑靼骑兵都是纸糊的?以为秉宽能屡屡用奇兵致胜,他们的人也能?”

萧敬听出皇帝在话语中,把“自己人”跟“他们的人”分得很清楚,也开始明白,皇帝根本没有要平衡朝局的打算。

不让张周提拔起来的人去三边主一方之政,是还没寻到机会,或者说皇帝不想一次便激化君臣之间的矛盾。

萧敬道:“陛下,想来兵部会给其方略的。”

“给他当缩头乌龟的方略吗?传朕的旨意,让杨一清和知节到宁夏之后,在五日之内便调集人马主动出击,粮草辎重由榆林卫等处协同调动,若是耽误时间以至于不能与鞑靼小王子主力正面交锋,朕以延误军机论处!”

皇帝发狠了。

你杨一清不打算听张周的,你这么自负,那你就拿出自己的能耐。

只要你能按照朕的意图,快速出兵,主动跟鞑靼人一战,战果还能如朕意的话,那你想怎么干,由着你。

否则……

你这就叫不识趣了。

既没能耐,还不想听他人劝,这就叫不识时务,你的下场就是被削职问罪。

等问几个人的罪之后,以后再有人去西北……哪怕人是传统文臣所举荐的,也会以朕和秉宽为马首是瞻,而不是想着听什么兵部号令,想着坚持传统文臣的风骨了。

……

……

牟斌是跟着萧敬一起出乾清宫的。

出来之后,牟斌便紧张问道:“萧公公,陛下是何意?是说……那位杨中丞人还没到宁夏,就犯了忌讳吗?”

以前牟斌就是跟着萧敬干的,现在萧敬高升掌印,他自然也会听萧敬的。

萧敬板着脸道:“太子的事你们锦衣卫办妥了?去思量那些派系之争,与你有何善处?”

“是。”

牟斌赶紧低下头认错。

萧敬似也意识到,这么教训牟斌不是良策,好歹还指望牟斌对杨鹏阳奉阴违,也指望牟斌以后能听自己的吩咐办事呢。

萧敬语气缓和道:“现在就看这位杨中丞是否也能打一场漂亮的出击之战了,战果不用太高,只要能在出击的情况下,将鞑靼小王子给逼退,他就是大功一件,朝中那些老臣总算能为朝中留下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能臣!可要是打不退……那就另选贤能。”

牟斌道:“下次,估计就是莱国公选人了吧?”

“哼哼,知道还问?”萧敬又有些着恼。

好不容易感觉到皇帝是想维持传统文臣的利益,以为皇帝想以朝中文臣制衡张周……现在才知道,原来都是自己跟朝中文臣的一厢情愿。

其实皇帝对张周的信任完全不打折扣。

皇帝只是表现出要平衡的样子,做个假象给那些文臣看看罢了。

其实皇帝心中,巴不得张周把九边的军务都掌握在手啊!

……

……

张周带着林仪从戏楼出来,一起乘坐马车往之前曾住过的别院走。

林仪有点失神,似还在回想戏台上两个朝鲜女人所唱的曲调……

张周也知道,林仪看起来是个很好的女先生,在这时代的女人,十六七岁就开始嫁人生子,但本身骨子里的童真是挡不住的,只能说林仪这位“女同学”平时掩盖太好了,逐渐被他这个老司机给激发出童真的潜能罢了。

“仪儿,可是觉得为夫所写的词曲不好?”张周笑着问道。

林仪抬起头,眨着纯真的眼睛望着张周道:“那……都是老爷写的?”

张周道:“当然是我写的,回头你想听,我把她们叫到府上来,单独给你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