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 第三百八十章 以工代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工代赈!文正公好手段!”赵煦拍案叫绝道。

新党上下不由脸色一抽,王安石变法和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乃是变法的两个流派,而经过范正的不断演绎,如今范仲淹的理念竟然在朝廷大行其道,竟然隐隐约约超过王安石变法的势头。

就连范纯礼也不由一叹,要说研究父亲范仲淹的政策,他可是烂熟于心,他甚至还多次读过此句,而以工代赈却被自己的儿子轻易的提出,这怎能不让他既自豪又羞愧。

“而且以工代赈同样抽调了大量的青壮劳力,同样可以避免叛乱的发生。”范正傲然道。

苏颂心中一动道:“启禀官家,如今泄洪区的土坝仓促建成,还需多加修缮,梁山泊的水势过大,需要将其引出,这些皆需要大量的徭役,若是实行以工代赈,岂不是两全其美。”

以工代赈的思路让满朝为之惊喜,朝廷原来只能不停的发放粮食赈济灾民,而如今转变成积极以工代赈,从而达到赈恤饥民和兴修水利的双重目的。

“就依范太丞所言,泄洪区实行以工代赈!”赵煦一槌定音道。

征辟厢兵虽然能够赈灾,但是却需要朝廷长久负担其粮草,而以工代赈只需要付少量的粮食,就能赈灾,还能兴修水利,如果按照募役的方法来算,朝廷还能节省一笔钱财。

“官家英明!”百官纷纷恭维道。

“范爱卿,既然以工代赈乃是文正公的良策,范爱卿子承父业,朕命你来负责灾区以工代赈工程。”赵煦下令道。

范纯礼出列郑重道:“微臣遵旨。”

当下,随着朝廷正式下令,黄河泄洪,百万百姓受灾。

范纯礼当下快马加鞭赶往灾区,宣布朝廷以工代赈,每日五升米。

“以工代赈!每日五升米!”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朝野哗然。五升米并不多,一升大约一斤半左右,五升米也就是七升半米,按照后世米价两块到三块之间,大约一日二十块钱的工钱。虽然不多,但是保证一家人饿不着。

消息传出,整个灾区也是纷纷欢呼,他们虽然抢救出不少家产,最为宝贵的粮食无法全部带出来,而灾区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食。

如今朝廷以粮食为俸禄,以工代赈,足以让无数灾民有了生计,而百姓有了生计,心思自然安定下来。

然而这五升米并不好赚,朝廷招募河工所需的皆是青壮,很多老弱妇孺根本无法顾忌,依然需要朝廷赈灾。

一时之间,郓城附近的粮价供不应求,皆开始上涨。

“启禀范相公,附近的粮价开始大幅度上涨,而且等既需要以粮食来抵河工的工钱,又需要赈济老弱病残,照此以往,我等的粮食恐怕无法支撑下去。”

郓城中,郓城县令一脸苦涩的向范纯礼禀报道。

“这些奸商!”不少官员咬牙切齿道。

范纯礼摇了摇头道:“物以稀为贵,如今郓城最缺的就是粮食,价格上涨无可厚非,再说,如今粮食上涨,也并未超过三成,并非奸商囤积居奇。”

范纯礼负责变法国营作坊,自然对商业颇有了解,对此并没有太多反感。

郓城县令连忙道:“县令不可大意,奸商贪心不知,今日胆敢涨三成,明天就敢涨五成,不出一月,郓城的粮价必将翻倍,到时候耽误朝廷赈灾大业,我等愧对官家。”

“我等听说,当年文正公故意抬高粮价,将粮商运粮过来,然后再开仓放粮,顿时让灾区粮价大跌,轻松赈灾,范相公子承父业,若是运用此招,定然可破灾区缺粮之危。”一个官员出主意道。

范纯礼不由苦笑道:“当年先父说出的乃是奇计,一旦用过恐怕就不灵了,若是将郓城的粮价抬高,反而未能吸引商贾运来粮食,恐怕我等将是郓城的罪人。”

一众官员纷纷傻眼。

忽然,宋江匆忙前来道:“启禀范相公,郓城突然出现诸多粮商,请求见范相公。”

“粮商?”

范纯礼不由傻眼,他们可还没有施展奇计,而且郓城的粮价上涨不过三成,这些粮商就闻着腥味来了。

“不错!很多都是大粮商!”宋江兴奋道。

此刻年轻的宋江依旧是热血的少年,这些大粮商资金雄厚,就算粮价贵了一些,但是却能保证粮食充足供应,足以让灾民不用再挨饿。

“立即引荐这些粮商!”范纯礼当机立断道。

如今灾区缺粮,而这些粮商手中却有粮食,如果能够运来大量的粮食,足以解决灾区之危,否则非但灾区出现粮荒,恐怕就连郓城等周围各县也会出现粮食危机。

“我等参见范相公!”

很快一众粮商来到范纯礼面前,纷纷见礼道。

范纯礼笑容满面,虚抬右手道:“诸位真乃及时雨也!如今灾区缺粮,诸位千里迢迢运来粮食,实乃有功于朝廷,本相决定按照高于常价市价三成收购诸位手中的粮食。”

“及时雨?”

宋江听闻此词,不由对范纯礼佩服,如此给一众粮商面子,又给他们留了三成的利润,定然让这些粮商归心,又能顺利换灾区渡过难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