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354章 弭兵会盟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前546年7月5日,这是一个对当时的春秋江湖来讲特别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以晋国、楚国为首的列国诸侯,在宋国人的努力下,终于放下刀兵,坐在一起,共商世界和平大计,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成果即大家向神灵盟誓的内容,很实在很具体,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各国间停止战争,一切国际争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

第二,全世界的诸侯国都尊晋国、楚国为共同的江湖盟主。

第三,确定保护费缴纳。

在交保护费问题上,矛盾其实是很多的,经多轮谈判,最终定下的决议是这样的:晋国的附庸国要朝贡楚国,同样,楚国的附庸国要朝贡晋国。

但是齐国人不干,他们本就是泱泱大国,从来不交什么保护费,齐桓公时代只收人家的保护费。

齐国确实是东方一强国,于是,齐国人通过据理力争,免除了这项义务。

那秦国这个西方大国呢?

秦国没有参加会议,但秦国是楚国的盟国,楚国必须要为秦国说几句话。

最终定下来,秦国的地位与齐国一样,免除保护费上交义务。

齐国另外还争取到了一项特权,那就是邾国问题。

虽然邾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但邾国是齐国的附庸国,所以,邾国只需要上交保护费给齐国,不需要给楚晋两国。

宋国人作为东道主,自然有一定的优势。于是,宋国人也争取到了自己的利益。

宋国的附庸国滕国,只需要对宋国负责,不需要另外再出保护费给晋国和楚国。

至于其他的诸侯,从此后保费费翻倍。

与会14国中,齐国作为晋的盟国,与楚国实力相当,朝拜晋国而不朝拜楚国。

邾国为齐国的附庸,滕国为宋国的附庸,不参与盟会。

秦国,作为独霸西戎的一方霸主,是楚国的盟国,不朝拜晋国。

第四,谁敢破坏盟约,全世界各诸侯联合起来共同讨伐之。

核心内容就这四点,除第一点外,其余三点很实在,尤其是对晋国和楚国来讲。

这意味着,各诸侯国原本只要缴纳一份保护费,现在得缴纳两份了。

但大家似乎愿意接受,因为花点钱消除兵祸,还是挺划算的。

晋国和楚国都很满意。

因为晋国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

而楚国终于得到了中原各诸侯的承认:与晋国平起平坐,共同成为中原盟主,享受到了各诸侯国的岁贡。

就这样,世界被划分成了四个世界:

第一世界,楚国和晋国,同为盟主,享受着各诸侯国的进贡。

第二世界,秦国和齐国,不需要缴纳保护费,只享受自己附庸国的纳贡。

第三世界,卫、郑、宋、曹、陈、蔡等国,既要向楚国纳贡,同时也要向晋国纳贡。

第四世界,那便是各诸侯国自己的附庸国,继续向自己的宗主国纳贡。

核心内容谈成了,正式签约吧。

会议最后的议程是歃血为盟。这便涉及到排位的问题。

赵武不但将晋国的大国风范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体现了晋国的谦恭,相比楚国,晋国这一次做得滴水不漏。

如楚国带精锐部队,晋国却是按规定只带了一些安保人员。

楚国直到最后一刻,主要负责人令尹屈建才到会,而晋国主要负责人赵武是率先到达的。

楚国人在签约会上全部是内穿甲衣,而晋国人都是光鲜的华丽衣裳。

面子都让给你楚国吧。

赵武想着,他相信,各国诸侯一定会从两相对比中称赞晋国。

这一次,又到了楚国人要面子的时候了,这便是歃血为盟的问题。

宋国人的既定方案是晋国人先歃血,然后是楚国人,再是其他诸侯国。

但楚国人不干,屈建当即表示反对:“晋国先我们楚国而进场,各诸侯名单又是晋国排第一,我们楚国都让了,现在既然是两国共为盟主,那歃血就理应当楚国为先。”

屈建的理由很充分,虽然仅仅是一个先后的问题,但那事关国家体面,自己作为代表团长,在国家体面的问题了,当仁不让。

屈建本以为赵武会与自己争一争,但没想到赵武只是迟疑了一下,很大度地对主持歃血仪式的宋国大夫向戍说:“那就让楚国先来吧。”

智盈当场便不服了:“元帅,这怎么行?”

赵武轻轻笑道:“晋国为盟主,靠的是德行,而不是这个仪式。”

其实,赵武在内心也暗叹楚国人的执着。至于所谓晋国的德行,嘿嘿,连赵武都暗自摇头。

如果不是晋国以前的一些卿大夫们贪得无厌经常欺负弱小并索取贿赂,中原诸侯哪会若即若离?

回去后,一定要整治吏治。赵武暗下决心。

台上各诸侯国的外交官们则频频点头,大家都觉得赵武这位新任晋国中军元帅确实雅量。

歃血仪式,楚国人赢得了面子,晋国人赢得了人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