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三章 建文朝人口七千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零三章 建文朝人口七千万

朱允炆点了点头,洪武二十六年的数据诡异的出奇,突兀地冒到了八亿多亩田,然后又回落一半,这个结果属实难解释。

也不知道朱元璋当年看到这一组数据的时候什么心情,有没有问一句,田亩增加了,我的税去哪里了……

“洪武二十六年数据不准作废,以洪武二十四年数据为准对照吧。”

朱允炆发话。

御史等退了回去。

夏元吉给朱允炆上报过总数之后,便开始汇报南直隶、北直隶与各省数据,这些数据是庞杂的,也是枯燥的,但却极为重要,关系着朝廷施策。

朱允炆听得很仔细,不时翻看户部递上来的册子,待至最后,开口道:“人口过于集中的州府,可以安排移民,比如山东东昌,人均田亩已不足二十亩,但青州、莱州、登州等地,还有大片荒芜土地。可命山东布政使,下大力气整治青州等地水旱,移一些百姓过去,也好增加田亩收成。其他省也可先行勘察,奏报京师之后,再作移民。”

夏元吉答应下来。

这次移民并不是大规模的,只是一省州府县内的流动与再分配,数量不大,距离不远,户部压力并不大。

朱允炆看向百官:“人口,田亩,是国之根本,也应作为朝廷官员考核的重中之重。朕认为,各地官员考核,应将人口,田亩,税收,教育,作为考核四大样,官员清廉不应再作为考核标准。”

“这……”

吏部官员慌了,这怎么行,不考核清廉,那岂不是贪官横行?

毛泰亨连忙出班:“皇上,地方官若不清廉,恐怕会殃及百姓!考核不重清廉,犹放恶虎出笼,其害无穷啊。”

朱允炆威严地看着毛泰亨与众官员,厉声说:“朕的意思是,清廉乃是官员本分,是最基本的道德。若其不清廉,则直接罢黜,何必参与考核?朝廷每年开出俸禄无数,无论几品官员,亦或是不入流的吏员,朝廷都给了他们应该给的俸禄,足以养家糊口,足以保有部分剩余。若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贪污,以身犯险,朝廷又何必用他?”

“朕说不将清廉纳入考核标准,不是放松对清廉的考察,而是要给天下官员画一条红线,不清廉,则罢黜,按律该如何处置如何处置。洪武年间,贪污则杀,朕不主杀,但朕主罚!辛苦十年二十年穿上了官服,戴上了官帽,不想一朝跌落,就永远记住贪污是一条红线,过了线,则失去所有!”

蹇义心头一震,朱允炆这是要加强吏治啊。

考核不再有清廉项,但并不意味着朝廷对官员是否清廉的评判,而是为了让进入考核的官员更趋向于廉洁,以保障官员队伍的整体纯洁。

把清廉移出考核项,是因为清廉是一个进入官员考核的门槛,如果连门槛都迈步过去,是没资格进入官员考核的,就类似于你要参加宴会,首先你得进得去大门,站在大门外,是没办法吃席的。

朱允炆现在不介意罢黜数以百计的官员,国子监涌出来不少可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正在底层历练,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

完全清廉的官员队伍是不存在的,但朝着清廉队伍建设的努力是不能懈怠的。与此同时,还必须强调人口,田亩,税收,教育,促使官员鼓励百姓生育,垦荒,扫盲等。

朱允炆看向内阁解缙、杨士奇:“拟写文书,告知州府县考核变化事项,同时,都察院还需把关好御史,监察地方官员,一旦发现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与当地士绅勾结,控制矿场等不法事,需及时奏报,吏部、东厂与安全局复核,一旦坐实,革去官职,依律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