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四十六章 朕意已决,兵发安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四十六章 朕意已决,兵发安南

朱允炆称赞:“陈继之言之有理。”

众大臣算是看清楚了,朱允炆是主战派,与其作对,不是挨人打,就是挨他训,顺从他,便会得到嘉奖。

得,二选一,容易。

不少给事中、御史、主事出班,义愤填膺,怒斥安南胡氏父子,主张大明发兵前往征讨。

兵部武选司郎中王淮出班,道:“皇上,发兵征讨安南臣没有异议,然凤阳旱情刚解,百姓尚未归家,太湖灾情虽已结束,但仍需重建家园。京军出动,必会征调大批民力,臣不忍心,愿皇上怜悯两地百姓,自其他州府征发徭役。”

朱允炆赞赏王淮,此人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至少他能分清是非,也明白关护百姓。

户部尚书夏元吉出班,喊道:“启禀皇上,朝廷设八大粮仓,其中广东仓、吉安仓、汀州仓皆已储备充分,少者存量三十万石头,多者五十万石,只需发文书快报,可自当地转运粮食,不劳京师周围百姓过甚。”

王淮追问:“三座粮仓都太远,大军自京师而动,又如何保障?”

夏元吉道:“出京兵马,可自金川门外各取三日粮,不动百姓,沿途州府县取用储备粮,至吉安府休整取粮,以最大限度节省各地民力。”

王淮肃然行礼:“臣没有异议。”

朝廷提前准备南征的事只存在于内阁、六部尚书与中军都督府这一级,其他官员并不知情,沿途设置的粮仓的事也被封口,地方官员不会将此事奏报给朝廷。

眼下解缙、茹瑺、郁新尚未回朝,朱允炆只好看向陈迪,陈迪此时此刻恨透了安南胡季犁父子,玩阴谋玩到了自己头上,他们羞辱了大明,同时也羞辱了自己。

“臣认为,当发大军征讨逆臣贼子,荡平安南!”陈迪说出这句话,是咬牙切齿的。

朱允炆满意了,内阁四人,只有陈迪是一个温和派,解缙支持自己的立场不会改变,郁新也清楚安南对大明的价值,茹瑺曾是兵部尚书,这点血性与勇气还是有的。

现在陈迪也赞同出兵,就等同于文官集团支持朝廷用兵。而武勋在等待了多年之后,终于等来了自己封爵的机会。

朱允炆起身,面对朝廷文武,喊道:“朕意已决,兵发安南!”

战争!

朱允炆眼神中满是杀机,这是自己登基以来,第一次对一个国家宣战,也是自己布置的第一场数十万级别的战争。

无论是广西都司击杀胡杜大军,还是宁王朱权、燕王朱棣分裂北元的突袭,亦或是大明水师平定齐王朱榑造反,三场战事,朱允炆的参与都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没多少参与。

但对安南的战争,是朱允炆一开始就确定了的,并为此在军事训练上、后勤补给上、武将选拔上、作战战略上,朱允炆是全程参与,并不止一次预演。

虽然朱允炆身为皇帝,又在这种灾情大环境下不宜出京亲征,但这是一场朱允炆主导的战争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是主帅人选。

武英殿。

朱棣、朱权、徐辉祖、何福、铁铉、杨荣、杨士奇、姚广孝、韩观、沐晟、张辅、杨溥等一干人被召入殿中。

有些人不该出现在这里,比如杨士奇,他是管教育的,比如杨溥,他是翰林院的人。

但没有人提出任何质疑,因为这是朱允炆亲自点名要的人。

朱允炆看着众人,这一批人是极为特殊的。

燕王、宁王,藩王中最强。

徐辉祖、铁铉,虽未带兵打过仗,却拥有极强军事才能!

韩观、何福,洪武名将!

姚广孝,智谋超群,善于破局。

杨士奇、杨荣、杨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内阁三杨!

张辅,武将新秀,一战成名!

可以说,朱允炆将在尚在京师中最聪明、最有眼光、最有军事才能的人召集到了一起,只为商议与确定一件事:

出征安南,谁来挂帅!

主帅选拔极是重要,若主将是一个无能之人,给他五十万兵马也打不过几万人,最后单骑逃走;若主将是个白痴,瞎指挥,东走西窜,给他二十万京军主力,也会被人请到城门外叫门去!

可以说,主帅人选事关征讨安南成败,事关三十万大军的死活!

随意不得!

朱允炆看向朱棣与朱权,朱权现在天天学习道法,征伐的心思越来越淡,让他去是不合适的。朱棣最擅长的是大规模骑兵作战,不善于攻坚克城,让他指挥打山地战,丛林战,攻城战,也是不妥的。

“朕已下令发兵安南,谁作三十万大军的主帅,还需你们给朕说说。”

朱允炆稳坐,肃然道。

朱棣当仁不让,上前一步:“臣不自量,想求挂帅南征,擒拿胡氏父子!”

朱允炆微微皱眉,刚想说话,姚广孝便走了出来,反对道:“燕王久居北地,不适南方,不谙山地作战,臣以为不妥。”

朱棣郁闷,若是其他人如此说,早就抽过去了,可说话的人是姚广孝,两人有着多年交情,又知根知底,他反对,自己实在是有口难言。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