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五百零六章 大宁军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距离在不断拉进,三百步,二百步,一百五十步,竟都没有一人先出手。

眼看着已拉进到百步以内,弓弦声陡然响起。

刘长阁眼神一凝,手一松开,长箭便破空而去,三棱箭矢在空中旋转飞行,一支支箭擦着飞过。

朵颜卫骑兵阴笑着看着刘长阁等人,明军本就不善骑战,况且还只是二十骑,也敢与自己三十骑对冲?

“盾!”

刘长阁高喊一声,手一伸,从背后取下一个不算大的盾牌,长方形,正好足以护住前身,箭矢咚咚钉在盾牌之上,刘长阁直接丢下盾牌,骑兵此时已距离对方不到五十步。

“火,火铳?”

朵颜卫骑兵呆住了,刚刚拿出的箭还没搭上弓弦,刘长阁的骑兵已经端着火铳,一铳打来,一堆钳子弹飞了过来,直打在脸上。

很疼,还有点热乎。

这是朵颜卫骑兵最后的知觉。

刘长阁倒转火铳,冲着已经接近的朵颜骑兵就是一铁“榔头”,噗一声,脑袋顿时开了花,谁家的脑袋也经不起二十几斤铁锤砸啊。

经过三轮打击,安全局以轻伤三人的代价,全灭了朵颜三十骑兵。

这个时候,杨成终控好马匹赶了回来,对收拾残局的刘长阁说道:“大事不好,朵颜卫脱鲁忽察儿已经勾结了瓦剌王哈什哈,哈什哈自杭爱山起兵,带精骑五万,已在东征途中。”

刘长阁驱马看向远处,正有一股骑兵朝着这里杀来,至少五百骑,便回头道:“带走马匹与弓箭,割下人头,我们要快点返回大宁城。”

杨成换了一匹马,与刘长阁等人一起朝着大宁城的方向前进。

一路奔波,至深夜一行人才抵达大宁城,勘验好身份之后,才被吊入城中。

刘长阁与杨成找到盛

庸,通报了哈什哈起兵东征的消息。

盛庸得知之后,也是惊讶不已,再三确认,才明白此事为真,极为凝重地说道:“哈什哈乃是瓦剌王,名副其实的北元统治者,又是能征善战之人,他率部东征,定会联合鞑靼、朵颜卫一同进攻大宁,以大宁城中兵力,即不能战,也不能守!”

大宁远离城关,一旦被包围,便会成为一座孤城。

刘长阁清楚盛庸说的对,大宁守军当下只有四万,即便是调兵助防,面对北元倾巢而出的精锐,大宁也很可能守不住。

战?

算了吧,城中守军一旦出现在野外,就这点人手,绝对会如羔羊一般,被瓦剌、鞑靼等猎狗撕得粉碎。

想要在野战中正面打败北元骑兵精锐,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别以为朱元璋将北元打得来回搬家,就认为北元不够强大,即使是洪武时期有着一大批天才的将领,朱元璋几次北伐,还是没有彻底消灭北元。

而蓝玉的成功,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若不是那一场沙尘暴,若不是那一场宴会……

但蓝玉打击的是鞑靼为主的北元正统,哈什哈可是瓦剌王,而鞑靼的阿鲁台等人休养生息多年,也恢复了元气,他们一旦闹事,可不好对付。

“给朝廷发急报吧。”

盛庸清楚,若没有朝廷的旨意,哪怕是大宁打烂了,自己都不能离开大宁,否则一个弃城而逃的罪名,一定会让自己全家老小都见太祖爷去。

刘长阁在盛庸拟好文书之后,交给杨成,命他派最可靠的人快速递报京师,同时将哈什哈起兵东征的消息告诉关内的瞿能、北平的平安、济南的耿炳文。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要在大宁大打一场,那就必须有关内的全力支持。

毛整、和允中看着紧张起来的都司府衙,两人盘算许久,发现也没多少胜算。

毛整提议道:“盛都司,往年中胡虏进犯,皆是宁王带骑兵精锐,克敌百里。此番情势危急,何不遵朝廷规制,将兵权交给宁王指挥?”

刘长阁当即反对:“你说的是洪武朝的规制,建文朝早就修改了。宁王没有统御大宁军士的权利,包括他手中的卫队也已划拨都司所官。身为指挥同知,这点都不清楚吗?”

毛整见此,当即闭嘴。

虽然刘长阁没资格在都司里面说话,但这个人身份实在是特殊,首任安全局的指挥史啊,手中握着通天权利,与他作对没什么好下场。

盛庸是可以理解毛整的,他提出让朱权率领军队作战,并不一定是他与宁王存在利益关系,而是因为宁王是真的凶猛,曾几次带兵冲杀敌阵,手舞马刀砍杀胡虏,敌人为之丧胆。

在很多军士眼中,宁王可以说是一个不败的战神。

在这种危急之下想到朱权,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

只是盛庸不知道朱权到底是怎么想的,也不清楚朱权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他虽然待在宁王府中,但暗中小动作不断,也正是在他参加了脱鲁忽察儿的生辰之后,朵颜卫才与鞑靼走得更为密切。

若说朱权没有在其中发挥作用,盛庸是绝不相信的。

盛庸沉思许久,缓缓说道:“让宁王领兵守护大宁,也不是不可以。”

ps:

欠下五月,六月份的章节,已补更完毕。

七月份,惊雪尽量多更新,还请有票的兄弟多支持,惊雪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