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穿越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217章 三院他们有几个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三院他们有几个营?

那个时候他们饥一顿、饱一顿,却能每天欢快的唱歌,打到头猎物就一起围着篝火跳舞。

可是农耕之后,他们每天少有空闲的日子,仅有的一些空闲,也在越来越多的牲口上,被消耗殆尽。

而进了工厂,更是直接被固定在其中,每天只能从事生产,现在连晚上的快乐时光,也要打折扣。

平等是要代价的,进步同样也要!

…………

唯一对这些事无感的,就是教书匠。

孙茂典、林鸿德、萧二林,三人也收到了告示,他们的反应是激动到跪地高呼。

他们三人已经都是校长,在他们看来,校长应该就相当于教谕。

他们作为“脑力劳动者”,作为知识分子,天然就同体力劳动者有区别。

三人主观的认为,此番建国之后,他们作为最早投奔的读书人,身价自然会水涨船高。

他们也不关心那几条宪法,在他们看来,所谓朝议院、枢密院和行律院,不过是换个名字的朝廷。

“若是建国,咱们作为圣人子弟,应当劝大王行科举!”坐在办公室里,孙茂典拿起一封写好的‘奏章’大声道。

一旁的萧二林和林鸿德见状,也纷纷附和道:“孙兄说的是!”

孙茂典更激动了,他来回踱步说:“国朝初立,百废待兴,若有科举抡才大典,定能让海内外士子,知晓我东蕃亦是教化之地!届时,定有不少莘莘学子‘乘桴浮于海’而来!”

萧二林笑着赞道:“若是大王行科举,那宪法中的所谓华夏之论,便能立在实处!待到我国势强大,甚至能求得大明册封,到那个时候,咱们便如朝鲜之于中原!”

林鸿德在一旁点头说:“如此利国利民之举,你我三人泣血跪求,定能让大王欣然采纳!”

“能在这东蕃广布教化,共襄盛举,当浮一大白!”

三人兴致勃勃的将名字写在纸上,害怕颜政看不明白,他们还特意用的俗话化表达。

甚至连该考什么内容,他们都替颜政想好了,说是应当从大明购置儒教经典,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名师着作,都应该大量的采买过来,在课堂上交给学生。

如此就能保证二十年后,就有一批懂得治国安邦的人才!

…………